[社情与民意]加强监督 完善程序 防止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7-12 08:11:15社情与民意2005第九期(总第17期)
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宣传处编 2005年7月11日
国有企业改制是从战略上、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农工党邵阳市委对此作了专门调研,并提出建议:
一、国企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表现
(一)“暗箱”操作手段多。一是在处理国有资产产权时,搞暗箱操作,单轨运行,协议出让。二是企业卖多少价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内部少数领导人入股,坐庄,内外勾结、套购,坐收渔利或转手倒卖。
(二)资产评估中搞小动作。一是指资产评估主体不具备评估资格。二是对国有资产价值评估存在严重的随意性。
(三)企业贱卖中黑洞重重。
(三)企业贱卖中黑洞重重。
一是资产评估中故意压低资产价值进行贱卖;二是一些企业将国有资产投资收益、经营利润收入等虚列作“负债”,长期挂在“应付款上”进行隐藏截留;三是企业改制前,蓄意将“应收货款”做成“呆帐”、“烂帐”;四是虚设应付帐款;五是隐藏、转移资产;六是隐瞒改制前在外地经营中的资产。
(四)企业改制中逃避债务的“空壳术”。一是搞假破产,真赖帐。二是搞“连带组合式”破产。三是利用分立重组方式破产。四是恶意逃债,先注销后破产。
(四)企业改制中逃避债务的“空壳术”。一是搞假破产,真赖帐。二是搞“连带组合式”破产。三是利用分立重组方式破产。四是恶意逃债,先注销后破产。
(五)在企业重组中损公肥私。
二、为防止国企改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提以下建议:
二、为防止国企改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提以下建议: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好政治思想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职工自愿为前提,纠正由政府“大包大揽”局面。严格依法行政,充分发扬民主,尊重企业自主权。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依法办事。对严重违纪违法,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要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严格依法照章运作,把好程序关。要依照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有重点、有步骤地深化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主管部门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规范统一的评估、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运行机制,以防止在国企资产的分割、变更、转股、兼并、破产、转让、重组等环节上发生的权力寻租和权力谋私、权力滥用的现象。必须规范转制中的程序和操作,对国企改革的协调、改革模式、产权收益处理、资产评估、资产剥离、企业财政周转金的处理,职工安置、职工房改、企业税费、企业土地产权、无形资产等问题都必须制定操作性强的细则规定,在贯彻执行中必须严格操作,切实做好权力监督、制约。
(三)国企清产评估务必把好核资关。清产核资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更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为此,务必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一是企业自查申报制,要对改制企业资产、债权债务,据实调查情况进行详细核算,做到帐物相符,对企业法人自查申报的真实性形成书面法律文书的全责制。二是中介机构评估。转制企业的上级单位或部门应先对转制企业进行内部审核其资产负债情况,然后再进行审计评估。应指定合法的、信用好的资质完善的中介机构来承担评估任务。三是政府核资,由财政、国资、物价、监察、工会、经委及企业主管部门成立资产确认小组,组织专家依照有关政策规定,核实、确认资产。四是职工民主听证。资产评估确认后,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接受群众监督。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把好交易关。国有资产所有权转让必须采取市场经济运作,防止暗箱操作。通过公开竞价、平等竞争、公开拍卖方式进行。二是要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在国企改制中,要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中心。对没有产权交易中心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书”财政不能认可,工商不能作产权变更登记,一律视为无效或非法交易。
(五)加大监督力度,把好监督关。中央必须制定统一的规范模式,严格运作规程,从源头上堵住国有资产流失漏洞,要尽快对破产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做出有可执行性的具体规定,严格规范破产程序。二是要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企业改制法律规范”、“企业资产流失责任追究条例”等等。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职工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四是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对企业自查、资产评估、产权出售等环节进行专项监督和检查。对改制中暴露出来的干部腐败问题,各级执法机关一定要予以严肃查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级执法机关要实行督办制,一查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严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