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内容纳入到大、中、小学生的教育中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3-18 10:20:0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大、中、小学生是我们社会重要的受教育群体,也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的主力军,建议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内容纳入到大、中、小学生的教科书,突出“三观”的教育,即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和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生态文明教育尤其要“从娃娃抓起”,把生态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有一个概括了解,以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与生态环境建立深厚感情。首先在这一群体中进行最广泛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使学生们的生态意识得以强化,生态情感得以培养,生态理念得以树立。再通过他们进一步将生态文明的知识普及到整个社会的广大群众中去,这样不失为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
建议
1.依靠传统学科课程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小学阶段,主要依靠科学、自然、思想品德、社会等课程来渗透;在中学阶段,主要依靠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来渗透。在大学阶段,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2.尝试单独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开设环境教育课,纳入学校的正常教育计划之中。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教育。组织青少年开展以认识和保护海南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夏令营、冬令营、环境公益等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推行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
农工党长沙市委专职副主委 洪霞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