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社情民意

洞庭湖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3-08 09:41:07
洞庭湖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农工党湖南省委委员、岳阳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岳阳市委专职副主委周波反映]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在入湖泥沙淤积和围垦等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近年来,洞庭湖湖泊萎缩加剧,调蓄功能严重衰退,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功能明显退化。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类型齐全的湿地系统结构,及洞庭湖具有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和物种保护生态功能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加强洞庭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周波建议在修复三大生态功能上做文章。
    一、实施湖区环境疏浚工程。
建国以来,洞庭湖淤积的泥沙达到50多亿立方米,致使湖泊缩减,调蓄能力降低,对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非常不利。实施湖区环境疏浚工程,调整部分河段的河势,改善水流条件,是增加水体纳污、自净能力,改善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大战略举措。
    湖南已引进和自制70多条挖泥船,而且还在继续引进和制造,预计可以在十多年内把洞庭湖一千平方公里挖深五至六米,可增加蓄水50亿立方米左右,每年冬春两季长江水位下降时,这增蓄的50亿立方米水就可以自然吐出,以补充长江水源,解决湖区的生态平衡问题。
洞庭湖环境疏浚将为洞庭湖区的景观恢复和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环境技术支持。一是利用疏浚后肥沃的底泥建立和美化湖滨绿化带,防风保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土扩散。同时还可以利用疏挖弃土在鸟类保护区和退田还湖堤垸建立观鸟台,挖掘新的观赏热点和景观。二是洞庭湖环境疏浚等综合整治措施的实施,使湖区水环境日益改善,因此既可利用纵横交错的河湖垸网,发展生态养殖,提供垂钓休闲型旅游,又可以利用洞庭湖广阔的湖面,发展水上娱乐项目,欣赏洞庭湖天水一色、万鸟齐飞、千船竟发的壮观景色。三是疏浚后洞庭湖堤岸加高加固,湖容增大,夏可泄洪,冬可蓄水,季相生态景观更加明显。夏季多雨涨水,湖区为一片汪洋的明水地貌生态景观,冬季少雨,枯水为洲,整个湖区有水、有洲呈多种生态旅游景观。四是堤防加高加固,旅游开发中的洪水威胁减轻,有利于游客的安全。
    二、对水域进行分区规划、分类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和必要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永续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建议根据《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将洞庭湖水域分为四个区,实现分类管理。
    水域中高位滩地以生长芦苇等挺水植物为主,具有沉积泥沙、净化入湖污染物质的功能,可将这类区域划为“沉沙净污区”,在非行洪通道,可适当发展适洪林业和芦苇,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将鱼类产卵、洄游区域划为“渔业繁殖保护功能区”,对该区域控制污染,取缔有害渔具,平毁影响鱼类洄游和生息的捕鱼矮围。采取休渔制度,打击恶性捕捞,每年休渔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休渔期间,实行专人专船分段管理,严禁所有捕捞作业,做到“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证集中”和湖(江)中无渔船、水中无渔具、市场无湖(江)鱼,以保护珍稀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防止种群衰退。
    将中华鲟、白鳍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出没洄游的场所以及具有全球意义的珍稀鸟类栖息地划为 “珍稀物种保护功能区”,在保护区内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污染,严禁捕猎;每年10月洞庭湖水位降低时,要通过蓄水保水,保持湿地水位相对稳定。
    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对集中的区域划为“生态旅游区”,规划旅游线路,建立相关旅游设施,禁止引进外来物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三、对堤垸要因地制宜确定堤垸经济发展模式。
    1998年,中央政府针对长江“小水大灾”,蓄滞洪区在洪水来临时欲分不能的艰难局面,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整治原则。通过平退,可以保持自然植被,防止湖区水土流失,减缓泥沙沉淀的速度,解决农民耕种时施加的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平退的垸子一旦转换成湿地,还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繁衍生物种群等。经过十多年的实施,洞庭湖区已退田还湖554 km2。目前,在平退总的原则指导下,对于不同类型的堤垸,也应逐步探索适宜的堤垸经济发展模式。
    处于行洪要冲或具有重要湿地环境保护功能的“双退堤垸”,要拆除现有堤防,全面恢复天然湖泊湿地状态,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建设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其它“双退堤垸”可有限度地发展适洪农业,如林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种植水生经济物作等,禁止大规模投放饵料或施肥等方式的生产活动,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
    在“单退堤垸”内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示范,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单退堤垸”避洪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外迁,使移民建镇工作做到“移得出、稳得住、不反复”。
    在“必保垸”内要限制新的大型污染企业的发展,对现行污染企业采取限期达标排放和限期治理措施。同时,积极调整现行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必保垸”内的内湖生态功能是洞庭湖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调蓄功能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
    四、对流域要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
    湖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必须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硬指标,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工业部门一定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保工作。造纸行业在关掉一大批小厂的基础上,建议以岳阳造纸厂为龙头组成纸业集团,组建一个集中制浆造纸基地示范工程,形成行业的规模化和清洁生产,实施集中制浆、集中治污、分散造纸,既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减轻造纸废水的污染。化肥行业,要以洞庭氮肥厂为龙头组建化肥集团,关闭那些污染严重的小化肥厂。
    对流域内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切实扭转“守法企业成本高、违法企业成本低”的局面,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准入条件,严控产生新的污染,同时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专项行动。
    改造潴育化田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环境标准;认真实施《湖南省2008—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和《湖南省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沿湖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对机动船舶含油废水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外置,最大限度地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
    五、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投入机制。
    近些年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国际上一种通行的做法。环保部潘岳副部长曾指出:中国要实现“绿色增长”,必须为区域平衡和社会公平制定生态补偿制度,使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发达地区对保护地区、高消耗的富裕人群对低消耗的贫困人群给予利益补偿。建议根据《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有利于湖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洞庭湖生态保护对于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使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当前要抓住国家在长江流域开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契机,努力争取在洞庭湖区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洞庭湖的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专家的精心策划,有部门的联合行动,就一定能把环洞庭湖建设成为安全的、高效的、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圈。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