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逐步在边远山区进行防汛避险转移演练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2-10-11 08:53:00常德市民政局副局长、农工党常德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委员杨健全反映: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灾害事件频发,不少地区受灾严重,而其中边远山区又是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发生时最易受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缺乏防御灾害的基本常识,防灾意识淡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重,加之人们获取气象信息渠道有限,所以防御强降水、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特别是缺乏自救、互救和避险、防灾能力,极易引起伤亡损失。因此,在边远山区进行防汛避险转移演练很有必要。这对于提高基层政府和群众应对汛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群众的防汛避灾转移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来临时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演练成功的前提。各山洪、洪涝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山区应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之下,组织当地武警、民兵、公安、消防、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防汛避险转移演练。
二、制定演练方案。周密完善的演练方案是演练成功的基础。演练方案主要应包括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与协调;预警信息和演练警报的发布;转移路线和安置点的确定;应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便于群众安全高效转移,可将重要信息印制成防汛避险转移明白卡发放给群众。
三、搞好安置点建设。地势安全,基本生活物资充裕的安置点建设是保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有的公用场所(如学校、医务室、村部等)作为安置点。汛期来临之前要配备基本生活物资(被褥、应用水、药品、食品等)。
四、建设防汛避险转移抢救队伍。精干高效的防汛避险转移抢救队伍建设是关键。要组织社区中的党员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退转军人等组成防汛避险转移抢救队伍,平时在上级指导下加强专业训练,明确职责分工,特别是对老弱病残人员要指定专人负责。一旦演练开始或灾害来袭,就按照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带领群众沿着安全转移路线到安置点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