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2013年省两会集体提案〕关于推进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农工党湖南省委会 时间:2013-03-05 09:37:00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文化产业既是经济社会的软实力,又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方面,我省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是湖湘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有较强的先发优势,我省文化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文化产业目前总体上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先发优势明显。三是有广泛的辐射影响,我省已拥有一批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在《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达31个,占到了全国的近14%。四我省的特色文化产业还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虽然近年来我省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富有成果、卓有成效,但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不大,与上海、北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是产业层次不高,传统产业居多、特色创意含量偏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广告会展、休闲娱乐等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占到了增加值的近60%

3、是发展平台不宽,产业基地数量和规模有限,而且大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承载力和集中度还比较差。

4、是核心品牌不多,休闲娱乐、歌厅演艺、卡通动漫在全国虽有广泛影响,但核心品牌屈指可数,

5、是市场主体不强,缺乏跨区域、跨行业、跨传媒、跨所有制的大型龙头企业。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要做大文化产业总量。最大程度地畅通准入渠道,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文化领域,建设壮大一批“国字号”产业园区发挥龙头效应,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2、要做优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的经营路线,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产业融合,形成文化与其它产业互相拉动的效应,实现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

3、要做强特色产业品牌。湖南文化产业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坚持走品牌化道路,着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积极通过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文化节、艺术节等形式,推介湖南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人们对湖南文化的认知度,扩大湖南文化品牌的号召力,形成湖南文化品牌更加强大的辐射力。

4、要做活文化产业机制。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开放战略思维,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有益经验,创新湖南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促进湖南文化资源与国内外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努力推进文化与市场对接,借助外来优势资源实现我省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5、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抓紧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实施细则》、《湖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引导全省各级各部门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由各级“一把手”负责,积极打造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产业发展,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以市场化为方向,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特色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6、强化产业政策扶持。要制定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应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园区建设及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重视领军人物作用的发挥,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为人才营造氛围,完善机制。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