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蒋秋桃-建立医疗行为第三方监督等制度遏制过度医疗现象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 时间:2014-04-02 11:23:00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蒋秋桃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追求业绩效益和人们追求健康长寿两方面的强烈欲望,导致各种过度医疗的现象产生,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公共医疗资源浪费,也导致新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大误区:一是盲目追求疗效快。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抗生素类、激素类药物的滥用,许多患者不凭处方滥买滥用处方药,即便是感冒、拉肚子,患者及患者家属都希望尽快治好,片面认为能立竿见影的就是好药,能迅速控制症状的就是好医生。二是盲目追求高端医疗。就医上的误区导致患者认为只有三甲医院、大城市的医院、著名医院、专家门诊才能看好病和治好病。即便是一些普通的、常见的病和慢性病,都倾向于选择高端的、昂贵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选择进口药、高价药进行治疗,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使得大型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三是盲目追求住院治疗。心理上恐惧疾病的误区导致患者认为住院就等于进了治疗保险箱,同时为了享受医保政策,很多不需要住院的患者,都要求住院治疗;有些已经达到出院条件的患者,为了保险或方便起见,往往要求延长住院时间,使得住院治疗周期延长,造成本来就不宽裕的医院床位更加紧张。四是难以接受“安乐死”观念。情感和伦理上的误区导致家属认为只有倾尽全力治疗才是对罹患绝症亲人的尊重和爱,其实对于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和其他的一些绝症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十分痛苦,很多患者本人要求安乐死,但传统道德观念和心理情感都让家属很难做出选择。所以,在考虑情感和道德因素时,我们必须反思:为了延续痛苦并且确诊是有限的生命而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和患者家属的财力、人力是否理性。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尽快建立第三方监督制度。为了遏制小病大查、小病大医、乱开大处方等过度医疗行为,防止医疗保险费用不必要的浪费,一方面要引导公众、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树立正确的治病就医理念,做到小病小医,大病大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另一方面要推行第三方监督制度,由第三方监督机构定期对医生的处方、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医院对病人的检查流程等进行科学的、公正的监督、评审,对经监督评审认为不合理的处方、治疗方案和病案检查实施曝光,对出现问题频率较高的医院实施公开警告,医保费管理机关在收到被警告医院的相关信息时,立即拒绝支付医保费。
二是建立患者心理辅导体系。应尽快建立社区、街道、乡镇和医院三位一体的患者心理咨询、辅导体系,一方面使患者不出社区、街道、乡镇就可以接受身体健康检查和咨询,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心理辅导逐步提高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尽快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民营、个体医疗机构进入医保体系,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的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畅通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交流渠道。逐步提高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个体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对于符合医疗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允许比大型医院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以经济手段引导普通患者主动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近治疗。尽快出台医生的多点执业具体操作细则,尤其要鼓励省级以上医院的医生到最需要医疗资源的市、县、乡、镇等基层执业,改变医生是某一医院的所有关系,逐步实现医院与医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四是通过立法推行自愿“安乐死”。要参照国外成功经验,在我国进行“安乐死”立法探讨,通过全民参与讨论并取得50%以上多数认同以后,立法推行自愿“安乐死”,这样既有利于减少过度医疗行为,也为社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