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蒋秋桃-应比照我国北方省份土地深松补贴对南方水稻机插秧作业实行补贴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 时间:2014-04-02 11:20:00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蒋秋桃反映: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农作物。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空心化”日益加重,加上种粮比较效益低下,水稻生产出现了直播面积增加、“双季改单季”、大面积抛荒等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行水稻生产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难点,也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与装备均已成熟,但其利用成本较高,湖南等地水稻带秧机插收费一般为120元/亩,广大农户难以承受,严重影响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应用,严重影响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积极性。
为此,建议:比照北方省份土地深松补贴对南方水稻机插秧实施作业补贴。
1、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补贴的必要性
与抛秧、直播和人工栽植比较,机械化育插秧具有如下明显优势:一是节省秧田。水稻机插秧采用规格化的毯状秧苗,密度高、秧龄短、秧田及肥水利用率高,可大幅节省秧田。调查测算,育1亩田秧苗,手工栽插可插10亩,抛秧可插20亩,机插可达80-100亩。二是作业效率高。一个劳动力一天可手工插秧0.5亩左右,可抛秧2亩左右,一部手扶步进式插秧机(2人一组)一天可插15亩左右,一部高速插秧机(4人一组)一天可插50亩左右,效率高出很多倍。三是节省投入品。机插秧可大量节省秧盘、薄膜、竹片等材料及人工管理费,抛秧每亩大田需要秧盘60-80片,而机插每亩大田只需25~30片。四是提高产量。机插秧实现了定穴、定苗、浅栽,禾苗群体结构整齐,生长均匀,分蘖节位低,有效穗多,通风透光好,病虫害相对较少,具有明显的高产稳产优势。据湖南省农机局的对比试验显示,机插秧较抛秧亩增产60斤以上,较手工栽插平均亩增产75斤以上。
但是机械化育插秧需要购置播种育秧成套设备和插秧机,直接而显著的增加了物化成本。育秧设备和插秧机一般只有五年使用寿命,按每套育秧设备育秧10万亩,每台高速插秧机插5000亩计算,每亩物化成本约为100元。如果达不到上述饱和作业标准,物化成本还将提高。因此,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施政府财政补贴势在必行。
2、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补贴的可行性
2009年中央1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国家已对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北方省份实施深松补贴,还对黑龙江水稻机械化插秧进行了作业补贴试点,其补贴资金是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切块解决的。湖南、江西等南方双季稻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其中湖南稻谷产量600亿斤,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山川地理气候复杂多变,机械化育插秧较平原区困难更多,这些年享受中央购机补贴资金占比较小,地方财政又拮据,因此,建议中央财政对南方水稻主要产区给予特别关照。如:从购机补贴资金中每年切块给湖南15亿元,其中10亿元继续用于购机补贴,另5亿元用作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补贴。按每亩补贴10元标准计算,可以推广水稻机插面积5000万亩,可覆盖湖南现有水稻面积的绝大部分,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