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牟小燕-切实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的管控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 时间:2014-04-02 11:16:00湖南省衡阳市政协委员、农工党衡阳市委秘书长牟小燕反映: 中国人民几千来同疾病作斗争基本手段与行之有效方法是中医,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中医仍然是人们在同疾病作斗争时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而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生命保障的最后屏障。然而,治病救人的中药却受存在农药残留问题的困忧。最近,传闻多个品种中药饮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禁农药残留,就连著名云南白药、同仁堂等老字号中药品牌也纷纷“中招”。中药材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原本是救人治病药材,现在却成了伤害人体的毒源。2013年7月1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药中药:海外市场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报告》报告,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七个国家的市场上产自中国的中药材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样品中含有多种农药残留,甚至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高毒或剧毒的农药,其中大部分中药样品农药残留含量超出安全标准。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执行不力。长期以来中药药材属于农产品,基本处于自由生产状态,农户种植过程中施肥、喷农药、加工等属于无监管状态。二是中药材许多没有标准或标准太低。我国最新的2010年版药典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标准中只对三种农药(DDT、六六六和五氯硝基苯)在两种药材(黄芪和甘草)中有限制标准,而目前市面上有上百种农药,药典规定的检测种类太少,几乎是一个缺失的状态。三是市场混乱,多头责任,监管无力。长期以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存在多个部门齐抓,各部门又都不管的现状,也是造成这一行业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向来有注重食用中药材的传统,一直是中药材的消费大国,也是向海外传播中医药的输出大国,而我国中药材的来源比较散,品种多,涉及面广,因此,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的管控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
各级政府从市场着手,采取倒逼机制,确保人民使用中药安全。一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的中药材在市场流通。对于销售不合格中药材的经销商,加大处罚力度,公开检测结果信息,让老百姓有知情权,从而掌握购买选择权;二是一些中药容易吸收农药,通过研究新技术减少甚至去除中药农药残留,并制定相应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三是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在部分地区采取先行先试的政策,强化对《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执行力度,力争在2020年,全面监控与杜绝种植和生产中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