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2016年省政协全会省委集体提案】关于撬动社会资本保护性开发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建议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 时间:2016-01-25 08:27:00
 

一、湖南省传统村落及旅游开发的现状

截至目前,湖南省有传统村落251个,其中91个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5个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些传统村落广泛分布于全省,但主要集中在湘南、湘西,这两个地区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衡阳有传统村落50个;自治州48个;怀化38个;永州31个;郴州23个。这些传统村落大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较好地保持和延续了各自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集中反映了当地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它们融自然山水、建筑理念、乡风民俗、传统道德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湖南特色,在我国南方传统村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不过,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过度发展,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消失或正在遭到破坏。总体来看,湖南传统村落保护形势严峻。目前全省保存较好的只占28%;保存较差的占26%,保存一般的占46%。随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许多村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造成村落无人居住、管理的局面;传统村落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因其年代久远损坏严重;个别地方政府保护意识不够,导致部分传统村落建筑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被拆毁;村落中的居民,随意翻修和改造传统建筑,并大量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导致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村民的精神家园。因其不可复制,对它们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活传统村落的发展,让这些经历千百年风雨沧桑的古老建筑,在新时期重新焕发生命活力,重现昔日荣光显得十分迫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古村旅游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从目前湖南传统村落的开发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村落大多处在交通不便的湘南、湘西等地区,交通闭塞,可达性差,在途时间成本高,专业人才缺乏,保护和修复前期需要资金投入大,开发经营压力大旅游还停留在旅行社运营的时代,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其旅游价值受到严重制约。

二、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定位与思路

传统村落的存在价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态而出现的,这一文化形态,不仅包括古建筑物、古朴的环境以及众多文物遗存这些凝固的、静止的事物,而且还包括传统村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传统村落要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及恢复传统村落的传统环境和风貌,包括原有的村落空间形态、水体水系、建筑群体环境、地方历史建筑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风俗风情。

专业性、体验性的旅游开发能够引导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远见的高知群体,选择从城市来到乡村,回归传统的田园环境和乡村生活。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提升发展,除了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外,“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新需求、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将成为旅游快速发展的新蓝海。

传统村落不但是旅游开发重要的后备资源,而且是被市场明显低估的经济资源。通过文化旅游的手段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通过经济开发的手段释放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构建和培育传统村落的内在的造血机制,可以走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坚持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鼓励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也强调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运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市场化融资手段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建议采取“产业基金+众筹”两个层次的模式,政府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第一个层次,由政府相关部门,如文化厅、旅游局、教育厅、财政厅等机构出资,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构建传统村落保护产业基金,在基金大平台下,针对某个传统村落试点用众筹的方式向艺术、摄影、建筑、美术等专业人士募集资金,由产业基金和众筹资金共同对该传统村落进行开发,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对全省的传统村落进行系统筹划。其定位是一种以半公益性、半商业性为特征的专业性、体验式旅游开发与运营,而众筹对象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开发是以文化传承和艺术提炼为特征的保护性开发。

单纯依赖政府主导的保护,缺乏市场活力,用金融创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引导摄影师、美术家、建筑设计师等人群众筹出资并参与后续的专业性旅游活动,通过专业性、体验式旅游开发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不单是外观做调整,也不仅是建筑的加固,而是基于传统村落个性资源特色的开发,达到聚集人气、提炼与发扬文化、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的目的,促进传统村落活化与发展。

三、具体建议

1成立由传统村落保护、金融、规划、旅游、文化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士所构成的专家团队,在系统梳理湖南省传统村落情况的基础上,对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进行整体方案的策划与论证,并对传统村落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及基金运作进行技术指导与实施监督。

2、由政府牵头,设立传统村落保护引导资金,由财政厅、文化厅、旅游局、教育厅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成立传统村落保护联席机构,撬动社会资本构建“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产业基金”,以半商业、半公益模式进行专业性运作基金运作和开发方案必须实现一定的自我造血功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立专业管理团队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开发进行具体的实施运作。

3、在产业基金投资基础上,选择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传统村落进行试点,运用众筹模式募集摄影师、美术家、文化创意者、建筑设计师等专业人士的资金,在基金与众筹资金的共同投入下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和运营,众筹出资者的收益是其未来参与旅游活动的优先权,其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其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性。

4、在试点成熟模式基础上,对全省的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的系统设计和部署,系统、有序地提炼每个传统村落的文化个性与艺术特点,进行系统的规划、开发、资本筹措和运营,并逐个进行保护与开发。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