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抗疫前线一周之际
文章来源:湘雅三医院支部 作者:王知非 时间:2020-02-24 15:18:00
来武汉一周了,各种繁杂而具体的工作任务接踵而至,四面八方的情绪呼啸而来,待紧张有序的处理之后,程序和流程理顺,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捡拾心情,记录下点滴感悟,为身后一双双饱含深情的双眼,为即将踏歌而行的医者,为家人和朋友,也为自己。
老父亲今年90了,是我的校友,1955年从湘雅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分配到黔阳(现怀化洪江)人民医院,从此扎根山区,服务一生。在当地他是一个传奇,在我心里那就是骄傲。去年底,病魔降临,他得了脑梗,右侧手脚不能活动,口齿不清,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医生的他当然知道这种功能缺失不可逆转,而这种生理失能导致的无奈,无助,焦虑,甚至厌世情绪,作为神经科医生的我感同身受,他是多么的需要我的陪伴,安慰和鼓励。可儿子我做不到啊,自古忠孝两难全,您以一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行医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带队出征3天时,家里传来话,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说了一句半疑问句“三毛(我的小名)去武汉了!?“,然后头一偏,不要回答了。我想他是知道的,也是担心的,更加是骄傲的吧。妻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纯粹,单纯而且坚强。我报名救援队后,对她说”我报名了“,她回了一个字”嗯”。她是知道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的,作为党总支书记,更加知道我是党员,是在履行入党誓言,在对视的一瞬间,我看到了坚定和信任。我想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后勤保障,精湛的医疗技术,严密的防控措施,这种信任值得托付,也能够托付。一定会安全回来,听你念叨。女儿18了,已到万里之外求学,儿女是所有中国人心里最柔软的存在,我也一样,当然最最放不下的就是她了,当她知道后,和她妈妈说“我要他平平安安的,我只有他这个父亲”,让我湿了双眼,也颇感欣慰,她懂得担心了,懂得付出了,懂得爱了。“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一直是我对她教育目标,希望我用行动告诉她,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什么是勇敢和善良。
说说我的队员们吧,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战友,可以互相把后背交出来的战友,当他们报名参战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个上下一心,团结勇敢的集体,一定是一个一往无前,攻坚克难的集体,一定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胜利的集团。都是来自各个临床科室的精英和骨干,没有人不知道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没有人不知道病毒的超强传染性,他们应该也一定有害怕和恐惧的,是什么支撑他们如此热血的行为,与其说是勇敢和英雄主义,我更愿意说是一种选择,他们选择了职业道德,他们选择了价值信仰,他们选择了根植于中国血脉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精神。2月10日零点,医疗队接受开科任务,8小时内,收治患者48名,没有轻病人,全部病重,4个病危,这种强度,如果用战争来形容,就是上甘岭,完成这次任务的大多数都是鲜衣怒马的少年,就是这样一群孩子,学者老师和前辈的模样,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手拿听诊器,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践行着医者仁心,看着这群骨子里刻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精神的孩子们,我是震撼的,也是欣慰的,“少年雄于世界,则中国雄于世界”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勇敢坚韧的民族性格,也必将带引我们走向民族复兴。
从被任命为党总支书记和队长开始,在火车上就召开了党总支会议,明确各支委分工,拟筹建四个临时党支部,明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统一思想,明确了这次驰援武汉是以医疗救治为手段的重大政治行动,严明了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明确了党指挥枪,落实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2月8日19点到达驻地后马上召开了党总支和医疗组联席会议,传达第一次党总支会议精神,要求纪律严明,务必将相关纪律和要求下达到每一名队员;讨论并明确了这次任务的两大要求:1 零感染率;2 弘扬湘雅品牌 全力救治患者;医疗分6组,2组重症,2组综合,2组轻症,分别选出6位组长。护理设医疗,感控,物资三组,统一排班。安排第二天的培训(各组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严肃纪律,严格培训,要求每位队员必须操作准确,组长考核;完成各组建群和会议精神传达。2月9日早,与钟竹青,刘作良碰头会,根据场地情况,以培训效果为导向,决定微调培训分组,将医疗组和护理组统一,共分6组,混合培训,明确组长先过关,由组长考评组员过关。初步制定酒店大堂和楼层,房间的消毒隔离原则,指定感控组当天必须拿出详细方案并实施和完成宣教。清点重点防控物资,防护服和N95口罩只有4天左右的储备,紧急向后方求援,接到后方通知,运送物资下午到,太好了。13点半接到吴安华老师,分两批培训院感,每批1小时。15点40分左右接到指挥部通知,18点接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院区B7病房,共50名患者,均重症,马上通知钟竹青同志准备物资,带领4位护理部同志17点出发,我驻守审核每位队员过关,医疗护理排班确定。18点左右,后方物资到达,并有三名同志增援。我带领21位队员出发中法分院。到达后,发现病房由普通病房临时改建,并无重症条件,基本设备和药品都缺,与对接人员接洽,发现只能靠自己,检验我们医疗水平和能力的时间到了。医生和护士都在熟悉相关的流程和信息系统的使用,院区排过来的同志年资太低,很多情况都要电话问询,效率很低。由于患者衔接和转运问题,直到23点50分才开始收病人,患者是一窝蜂进入,第一批30名患者,医护队员快速分流,安排床位,再仔细问病史,根据轻重缓急开医嘱,上治疗,至2月10日4点半,第二批18名患者入住,至8点才全部收治,惨烈。我4点回到驻地。9点汇总病房情况,与刘作良,钟竹青开碰头会,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1 应统筹协调医护排班,保证队员充足的睡眠和体力,2 一线人员尽快熟悉医院信息系统,缩短磨合期。各类工作微信群建立,约20个。18点召开党政联席会,病房情况不容乐观,病情重(死亡3例),抢救设备和物资以及药品严重不足。将上午碰头会意见传达,合理安排人员轮休,调整分组,由六组变三组,刘纯,刘宗道,肖雪飞任组长,刘纯为病室主任,请各组尽快完成病历资料,特别是病危患者的资料和治疗。由我协调医疗设备和物资,与当地医院沟通,院方回复:物资紧张,自行处理。郁闷。晚上接到多起情绪波动报告。2月11日9点,党总支临时会议,多位病患死亡,医护人员出现无力,无奈,自我责备甚至自我否定的情绪,面对当前困难局面,要求各支委深入一线,及时发现掌握新的心情和舆情,予以劝解疏导,坚定信心。18点听取医疗工作汇报,基本完成在院病患医疗文书和治疗,短短18小时,工作量巨大,为他们点赞。有好消息,院方正在配备基本医疗监护和抢救设备,希望尽快落实。再次强调底线意识,加强防控措施全覆盖,各组人员互相监督。 23点30左右,得到情报,有一名队员存在暴露可能,反复多方电话求证,因时间太晚,影响正常休息,不能明确暴露的可能性和风险等级,待明早查明,再做处理,通知该同志不得出门。凌晨2点半,休息。2月12日7点,完全查明暴露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咨询相关专家后,结论为:暴露程度低,做了即时处理,感染可能性低,传染性更低。为了全队安全,严明工作防控纪律,决定密切观察,隔离一周。上报院党委和行政,同意我们的处理意见。8点,驻地门口,叮嘱上班的队友保重,安全第一。 病房传来好消息,无创呼吸机到位,心电监护到位,尽管数量少,总好过没有。下午国家医政医管局张宗久主持会议,抓“四早,四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收治率成功率死亡率出院率,应收尽收,力争20日达到出入院患者平衡。晚20点,党政联席会议,病房工作基本熟悉,病历资料完成,流程熟悉,每位队员均已上岗,后勤保障扎实,物资充足。传达下午会议精神,国家层面已经要求全力救治,现在中法院区医疗协调人员救治态度和手段必须转变,提出:必须以我为主,体现国家队的水平和风貌,采取措施降低死亡率:1,调整医生分组:刘纯,肖雪飞担任危重治疗组长,刘宗道负责轻症组,危重病床10张,全部转到护士站对面三间病房,其余均为轻症;2 提前干预,提前预判;3 发现病情危重及时转ICU;4 若病人抢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做插管,并尽快转ICU。再次强调防控措施到位。各组分头准备,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他们太辛苦,愿平安。2月13日7点半,驻地大厅,鼓励上班队员,今天病床乾坤大挪移,工作量大,注意防护,出汗后注意别感冒。10点,中法院区,马晓伟主任召开现场会,各个队伍发言踊跃,我汇报了工作情况。马主任总结,核心要义:上手段上措施,降低死亡率,目标:20日降至3%,与钟竹青,刘作良通报。16点,中法院区召开医务会议,落实上午会议精神,设备和药品会更加充足。将该消息在工作群内传达,因为已有部署,群内平静。倒是转床,工作量不亚于新收患者,直到5点才完成。2月14日,患者救治是重中之重,感染防控一刻不松。临床医生组,护理组工作流程完善,院感组新增龙烁,黄辉两位同志,感染防控组流程完整,执行要抓细节落实,后勤保障组运行流畅。转ICU病人时,有创呼吸机一起转走了,目前病房缺,已报备医务科。2月15日 各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希望努力提高治愈率出院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