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龚振湘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胡鹏 时间:2021-01-23 13:50:5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也将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
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农工党长沙市委市委主委龚振湘介绍说,在城市生态化改造过程中,城市环境日益优越,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农村的环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废弃物污染。主要有农田和果园的残留物,秸秆焚烧现象仍有发生,这污染了农村大气环境,给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其次畜禽粪便污染,禽畜养殖业禽畜粪便污染已成为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相并列的三大污染源之一。再有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剩余物、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废旧衣服鞋帽等。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土地,还破坏了自然生态。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带来的污染。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使用和处置,造成农村农业资源污染严重。如化肥的超量使用已经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加剧,而农药的滥用又导致其在环境及农副产品中的残留现象变得日益严重。三是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一些高耗能、高烟尘、高粉尘、高噪声的污染企业设在农村;二是一些废旧品让农民成为再次使用者;三是一些工业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农村。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不仅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也破坏了城乡的统筹发展,因为农村各种污染反过来最终还会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城市。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会带来全局环境的恶化。为此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宣传活动应采用农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科教片、宣传图板等,或者结合文艺宣传、科技下乡等内容,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编写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适合使用的环境和生态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普及。
2、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好村镇建设规划,抓好农村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改厕系统建设。加强各类养殖场的畜禽粪肥的利用和处理水平。加快农村利用沼气新型能源建设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或免耕技术,开展普及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兴修水利、配套改造水利基础设施,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打好基础。
3、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通过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扶持发展生态型农业,加强生态家园建设,培植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龙头产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农业产业,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等面源污染,生产绿色、有机及生态农产品。
4、进一步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禁止开展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杜绝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乡村的监管,配备必要的执法和监测设备,以便能够全面掌控农村环境的动向趋势。
5、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态保护机制体制。抓住水库上游、流域两侧、湿地等关系重大的区域,设立确定自然生态恢复或自然保护区,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结合搬迁改造,引导在这些区域内对环境影响大的村庄,迁移到符合环保要求的宜居地域。同时确立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体制,建议设立生态维护奖励扶持补贴资金,对保护生态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的村镇和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