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童巧珍委员建议:加大中医药服务医保政策力度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胡鹏 时间:2021-01-23 13:55:27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确保了几千年华夏儿女的繁衍生息,即使在高科技时代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仍然令世人瞩目。中医药服务是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服务和经济运行具有其特殊性。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优势,医院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色,补偿机制也应该有利于中医药特色的充分发挥。
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中医药大学校本部支部主委、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副院长童巧珍介绍说,但目前中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相比,无特殊政策支持,甚至还存在一定差距,严重限制了中医药服务功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诊疗项目少,发展滞后;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未能充分反映中医医疗服务的特点和成本构成,价格普遍偏低且调整机制僵化;中医医疗新增申报项目困难;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中医诊疗项目数量较少;医保统筹基金对中医诊疗项目的偿付标准普遍偏低并且严重限制等。
建议如下:
一、在规定范围内差异性设置中医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的医保报销起付线。如将市级中医院的职工医保起付线1600元调至1400--1100元,城乡居民起付线1000元调至800--500元。
二、适当提高中医药诊疗项目报销比例。2013年省人社厅、省卫生厅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湖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湘中医药【2013】10号)中明文规定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药报销比例在原规定政策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升5个百分点”;有的市级卫生部门亦下发相应文件,如《岳阳市卫生局关于将中医药服务相关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的通知》(岳市卫发【2014】134号)中提出“适当提高符合条件的各类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报销比例,在当年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10%。”建议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适当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
三、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目录,把疗效显著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随着全民医保的覆盖,农合、医保政策应向中医药项目倾斜,积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建议可按病种付费,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尤其要提高协定方、中药制剂、名医工作站处方和针灸、推拿、小夹板等特殊技术的服务价格。
比如在现行的2017年版《岳阳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医疗服务项目共计4319项,而中医及民族医类仅只有132项,占比3%。132个项目包括中医外治、中医骨伤、针刺、灸法、推拿疗法、中医肛肠、中医特殊疗法、中医综合类8个亚类。其中100%纳入报销项目83种,占比63%,自付20%项目12种,占比9%,全自付项目37种,占比28%。而扶阳罐疗法、蜂蛰疗法、温灸器灸法、箱式悬灸疗法、基本手法推拿治疗、复合手法推拿治疗、结肠水疗等,约50个项目全自付或部分自付,在中医院的报销目录中,建议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整。
四、简化中医药制剂申报的流程、降低申报条件,开通中医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报销的绿色通道。医院有很多名老中医的经典方,医院为了患者服用携带方便制成自制药品,疗效好、价格廉,深受老百姓信赖和喜爱,但因取得省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时间长,未纳入医保,病人得不到更好更有效更方便的治疗。建议简化流程,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