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彭克俭委员:关于电解锰渣无害化与资源化的建议
文章来源:组织处 作者:谢钦薪 时间:2021-01-28 00:28:54在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常委、湖南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土壤所首席专家彭克俭提交了关于电解锰渣无害化与资源化的建议。
彭克俭委员介绍,锰是重要的战略金属,主要用于冶金、电子、化工和航天等领域。其中钢铁行业锰需求量占锰总需求量的90%以上,素有“无锰不成钢”之说。我国是电解金属锰的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据统计,2019年全国电解金属锰产量为153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4%。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每产生1吨金属锰,便会产生8~12吨电解锰渣,电解锰渣属于第Ⅱ类工业固废。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有些地区电解锰渣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长期堆存,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我国,最严重的锰渣污染发生在被称为“锰三角”的湖南、重庆和贵州的三省市交界处。由于锰渣大量堆存,产生的一些环境与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堆存量大,占用土地
电解锰渣的主要处置方式是利用渣库进行填埋或者堆存。目前,我国堆存的电解锰渣量已超1亿吨,且以每年1000多万吨不断增加。部分填埋、堆存不规范的电解锰渣库、渣场成为了环境中新增的非生产性、无产值的污染源,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还存在污染和安全隐患。
二、锰渣渗滤液造成二次污染
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添加了硫酸、氨水、SeO2和K2Cr2O7等化学药剂,同时锰矿中含有的砷、镉、铅、镍等伴生元素,导致电解锰渣含有大量的氨氮、锰、锌、铜、铬等污染物。电解锰渣若处置不当容易导致其中污染物溶出,产生大量含氨氮、含锰及其它重金属的渗滤液,增加企业治理负担,还可能带来环境风险,引发社会矛盾。
三、安全隐患
锰渣含水率高、黏度大、活性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迁移性,若锰渣库建设选址不当、坝体不稳,极易发生垮坝、溃坝等事故,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一旦发生溃坝事故,便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制约发展
大量废渣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环境,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电解锰废渣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用模式和成熟工程案例。大量的电解锰废渣堆积,严重制约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电解锰废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已是成为电解锰行业亟需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为此,彭克俭委员建议:
(一)加强锰渣资源化利用创新技术研发
电解锰渣主要化学组成为CaSO4、SiO2、Al2O3、Fe2O3、MnO及SO3 等。若能将这些有价值成分回收利用,既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减少污染,创造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基于此,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的方向有:回收电解锰渣中的有价金属,或用作水泥添加料、生产建筑材料、制备微晶玻璃、制备多孔陶瓷等等,但目前都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缺乏大规模工业化示范验证与推广,能真正利用到电解锰渣处理处置中去的成熟技术较少,因此需要加强锰渣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创新技术研发,以推动锰渣的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二)探索锰渣资源化利用模式
资源化利用是消除电解锰渣安全与环境隐患的最佳选择。目前,对电解锰渣进行合理的资源化利用,还需要找到一种综合利用的模式和途径。由于建材行业消纳能力最强,在该领域的技术攻关可作为主线,新材料领域可作为高附加值补充。无害化安全处理作为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一方面为资源化利用提供缓冲与过渡,另一方面也可为规模化利用锰渣提供质量保障。
(三)研究制定锰渣资源化利用政策标准
针对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的各种处置方法,目前各省环保政策要求不统一,无害化标准尚未制定。同时,资源化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基础,产品进入建材行业的标准规范仍没有形成。 因此,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仍未得到有效推进。电解锰渣的资源化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促进涉锰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研究制定锰渣资源化利用政策及法规标准,出台电解锰渣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办法或意见,方能确保电解锰渣能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