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关于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建议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刘海慧 时间:2021-01-28 00:37:44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全球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当今人类新发的传染类疾病有78%来源于野生动物,或者与野生动物有关。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野生动物保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从1988年制定至今,经过了4次修改完善,但存在立法目的不完善、调整范围有限、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执行与落实也不到位。地方政府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方面不够重视,未能根据地域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标准不明确、责任不明晰等问题。二是动物保护意识较淡薄。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附属品,要为人类所用,更不清楚野生动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不能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多部门在监督检查职责划分上有重叠之处,监督检查执法难以进行统一的领导和协调;部门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平台,导致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信息难以畅通;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停歇地、繁殖地、迁徙路径未实行全方位管理;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人员急缺等。四是防疫检疫体系有漏洞。野生动物防疫检疫采取分段管理的模式,在各个环节的管理上没有全过程、整体性的监管;缺少野生动物防疫检疫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少统一的专用标识等。
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
1.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体现到立法目的条文中,在《刑法》中明确珍贵动物和珍危野生动物的范围种类。地方政府应根据其地域特点制定适合本地的地方性法规,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
2.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以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处罚案例为示范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普法宣传,警示和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充分使用公众监督权、检举权和起诉权等。提高公众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移风易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发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公益组织的作用,利用野生动物保护课堂、开展家庭教育日等公益活动,使公众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更多野生动物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3.加强部门协作,严格规范管理。明确林业、农业、生态环境部门的具体职责,落实执法责任主体,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规范奖惩制度。建立联动机制,由林业、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的联合执法活动。利用科技手段、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实行内部信息及时公开、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建立科学执法体系,构建全流程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制。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停歇地、繁殖地、迁徙路径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通野生动物生存的各个渠道,更好更科学规范地实施保护。
4.构建完善的防疫检疫体系。一是要加强野生动物溯源追踪,对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建立统一的专用标识,加强对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研究。二是完善野生动物防疫、检疫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详细的防疫检疫规程,增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强专业技术和人员的培养和输送,鼓励科研机构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及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疫苗的研发。
5.加强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一是对具有药用价值的濒危野生动物进行研究与驯养,将驯养繁殖、研发替代品作为保护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有效途径来发展,保护一些有药用价值的野生动物免遭杀害。二是加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健全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管理和监测系统,积极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保护、管护野生生态系统。三是利用国际公约,为打击全球性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提供国际合作与情报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