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关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文章来源:组织处 作者:文武 时间:2021-01-29 00:13:30

科学技术是农业领域第一生产力,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推广来实现。据统计,农业领域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和审定,但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仅为30-40%,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成果转化率低成为困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经调研发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以下问题:

1、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

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一般是随科研项目产生,也随着科研项目的验收而终止,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专利缺乏推广渠道没有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去,造成可应用的科技成果质量达不到要求。农业科研院校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源头,但是申报内容较多脱离生产实践,导致农业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需要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满足,形成的科技成果不能对现实生产实践进行有效指导的尴尬局面。此外,国内大部分项目依靠政府经费支持,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科研经费平均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发展中国家达到l%,而我国仅为0.2-0.5%。

2、成果转化机构效率不高,技术推广能力不强

我国农技推广人员占农民总数的比例仅为0.053%,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基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主要依靠农技站和农技协,农技站隶属乡镇管理,农技人员承担了很多与农技推广不相关的任务,加上受到编制和资金的限制,以及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较差等,导致农技推广转化队伍愈加脆弱。农技协发展也面临较大困难,如常德市区有农技协52个,90%以上集中在种养行业,目前年新增农技协数量呈直线下滑趋势。同时,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高达83.3%,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现有农民由于受到文化素质的限制,直接影响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纳吸收和应用能力。

3、成果产出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

农业科技成果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3类。这3类成果其形态各有差异,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也不尽相同,但它们转化过程都具有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产权易逝、契约不完全、交易费用高昂、制度依赖等特点。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

1、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必须深化改革农业科技发展的新体制,在增加农业科研资金、加强科研水平的同时,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项目资金的资助,培育一批推广项目专业化管理人员管理科技推广项目,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率。

地方政府根据每个地方实际情况落实国家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专业人员从事技术转化服务,提升科技成果统计和评估、专利申请和运营、市场开拓和营销推广等专业化服务能力。注重建设和扶持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定期组织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各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与市场企业的结合。

2、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制度改革

2001年国务院发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因此通过制度优化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势在必行。同时,也要加强推广人员的素质培养,鼓励农业推广人员进修学习先进的农技知识,逐步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心转移到产前和产后。

3、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加强创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培训,推进农民素质培训由数量型向提高型转型。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经营骨干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家庭工业主、农家乐经营业主、农村经纪人等现有各类人才培训。

4、高校应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市场选题

科研人员根据现实生产的需求和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来进行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在转化载体的选择过程中,依据推广科技成果的特性和当地的现实情况,注意科技成果载体选择的多元,以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和提高转化效率。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