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省直

2020,战斗在抗疫一线——记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雷建华

文章来源:湘雅二医院总支 作者:党西强 时间:2021-02-26 17:15:50

雷建华同志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直坚守风险最大的第一线,先后在长沙和武汉的发热门诊、隔离排查病区和重型病例救治病区工作,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作出了很大贡献,日前被中国农工党中央委员会授予“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名誉。

 

热爱本职,疫情控制奋勇争先

作为一名传染病专科医生,每当有疫情发生时,雷建华同志从不退缩。他参加了2003年以来湖南省历次传染性疾病疫情防控工作。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任务十分紧迫。当年4月起,他按照上级指示赶赴湘西自治州,驻守在永顺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参与了当地基层卫生队伍的防控工作培训和考核,并现场指导了三个月时间。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雷建华医生一直在湘雅二医院发热门诊上班。综合各种信息,他很早就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医院感染科蒋永芳主任和院内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较早地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为避免疫情在湖南省和长沙地区的早期扩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疫情的逐步发展,湘雅二医院大规模扩大发热排查门诊,并且要求所有医护人员按照二级防护接诊病友。此时,发热门诊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艰辛,经常是穿着防护服四五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持续不断地接诊病患。

2020年春节前,湘雅二医院将原先感染科的三个病区全部设置为标准的隔离排查救治病房,雷建华医生成为仅有几个值班人员之一。当时,这个病房的工作量很大。他和蒋永芳主任以及其他同事一起,每天都要穿戴厚重的防护在病房里管理病人,采集样本,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量作出早期诊断和处理。在他随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前,这个病房已经确诊了数十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没有发生误诊和漏诊。他和同事们按照要求,在第一时间通过专用途径,对确诊的病例严密隔离并立即转送到长沙市集中治疗中心。他们为长沙地区关键时期的疫情控制做出了贡献。

 

主动请缨,奋战“疫”区前线

2020年初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医疗系统全体医护人员处于抗击疫情的“一级战备”状态。雷建华同志时刻关注着湖北的疫情、武汉的疫情。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他感觉到武汉会需要更多的医护和专家支援才能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作为感染科专家,他非常清楚“抗疫最前线”的困难和风险,但是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和习近平主席“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他积极报名,主动向上级请缨,要求参加援鄂医疗队,得到科室蒋永芳主任和医院领导的批准。2020年2月8日,他随医院第三批国家医疗队抵达武汉,开始了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重型病例救治病区长达53天的工作。

作为感染病学专家,雷建华医生与其他专家一起指导病房布置和人员防护穿脱,并且第一个穿上全套防护进入隔离区,与第一批值守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开始收治病人。这个病区收治的患者几乎全是重型病例,其中还有不少需要呼吸机维持的危重型病例。他和医疗队的同志们一起,迅速使病区运转步入常规,发挥国家队技术优势,全力开展病患救治和院内感染防控工作。作为医疗队年龄最大的几位队员之一,尽管身体情况欠佳,需要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他还是和大家一样,按时轮班。只要到了病区,他都会默默地穿上防护,进入隔离区,认真地查房,记录和分析医疗数据,制定诊疗计划,完成诊疗操作,直到8小时后认真地完成交班工作。艰辛的工作取得了骄傲的战绩,这个病区患者的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四,实现“病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央视“新闻联播”予以了报道,获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在武汉“疫”区前线,雷建华同志通过以下几点扎实而又有成效的工作,为抗“疫”总攻取得胜利贡献了力量。

1.细致耐心的病史采集

在隔离病区采集病史,需要特别细致耐心。医疗队中很多医护人员听不大懂武汉话,由于武汉口音与雷建华郴州老家的口音较为相似,很多时候,他就成了病史采集的“翻译官”。另外,住院的很大一部分重型病例是老年人,不少人听力下降严重,而隔离病区不允许家属陪护,这时候,他和同事们就采取书写交流的方式认真询问。特别是,有一些患者的亲人同时在不同的医院隔离住院,特别是还有多名患者的亲人在其他医院抢救甚至病故,面对医生的提问,他们不愿意多说。这时候,他和同事们表现了更多的耐心,他们会在患者病情稳定,心情好转的时候再进入病室采集完整的病史。

2.无私无畏的诊疗操作

这些住院病例都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的病例,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尽管医疗队员都穿戴了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但近距离的诊疗操作仍然具有很大的风险。与其他的队员一样,雷建华毫不畏惧地作好每一项诊疗操作。生命体征的测定、心电图检查、皮肤黏膜破损的检查和治疗、吸氧导管或面罩的安放、导尿管和鼻饲胃管的安放或拔除,直至高风险的口鼻咽拭子采集、气管套管检查和气道管理等,只要是自己当班应该完成的操作,他都会与当班的医生护士一起,认认真真地作好。

3. 精益求精的医者情怀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几年的医生,雷建华继承了湘雅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全新的疾病,对这种疾病的认识需要全国所有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交流。在武汉的一个多月中,他认真学习每一版指南,随时查阅全国各地发表的救治经验总结,参与病例讨论,与队内以及其他医疗队的医生反复交流。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中,抗病毒方案的选择、皮质激素的使用、支持和营养治疗方案、心脏并发症和凝血机制以及血栓形成的监测和防治等等临床处置方案,进行了很多完善,疗效显著。

4. 体贴入微的沟通关怀

隔离病区的患者,格外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这是雷建华同志和同事们的深切体会。特别是那些单独住院的老年病人,还有那些家里的亲人同时在其他医院住院的患者,更需要体贴入微的沟通关怀和鼓励。一些思念亲友心切的患者,雷建华和同事们耐心地通过隔离区手机,让他们能够与亲属视频聊天,纾解心理压力。每当看到这些患者能够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露出难得的笑容,或者因为心情好转而食欲改善,雷建华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许多老年患者有习惯性便秘,有几个患者需要餐后水果才能大便通畅,雷建华和同事们就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带来果糖、麻油、苹果和柑橘,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还有一位回族患者,由于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的原因,她有特殊的饮食要求。为此,雷建华和同事们专门联系了医院的后勤部门,近四十天里,每一餐都制备了专门的饭菜,保证了患者的营养需求,使她最终治愈出院。 也许是因为写在防护服上的“雷”字,更易于记忆,或者是想到了克制病魔和驱除邪恶的雷神火神,许多患者都特别喜欢和雷建华医生聊天。有几个患者在出院的时候,坚持要当面向雷医生道谢。雷建华总是说,医生和护士更应该感谢病友们对治疗的配合。他说,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医生、护士和患者都是战士,都是为了让我们国家早日恢复和谐安宁的功臣。这种医患之间的相互感激和信任,使得这个病区充满了仁爱和希望。

 

平安归来,不忘“疫情”防控工作

在完成支援湖北抗疫任务,并按照要求完成医学隔离观察后,雷建华医生于2020年4月底从武汉抗疫前线归来,担任医院新冠肺炎排查病区主任。随后的2个多月时间里,他隔天一次在病房值班,每班值守24小时,按时穿戴全套防护进入隔离区采集检查样本或者救治待排查病例。2020年下半年,在担任感染科常规病区负责人期间,他全力做好病区工作人员、出入院病例和陪护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在蒋永芳主任的领导下,感染科新冠肺炎排查病房在2020年共收治留观排查病人一千一百多人,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三十余例,疑似病例一百三十余例,感染科所有病区都做到了人员“严格管理,应检尽检”和新冠病毒感染“零漏诊,零院感”,为医院的全面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0年5月和6月,雷建华同志先后两次在隔离区主持了危重病例的抢救工作,与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和麻醉科等学科的专家一起,在严密防护的条件下对病例进行抢救。数小时下来,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全身湿透,身心疲惫却又不愿放弃抢救成功的任何机会,这种感觉,没有亲身经历,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2020年5月底,医院与急诊留观和隔离排查相关的医务人员中发生了一起聚集性发热和肺部感染,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雷建华医生和隔离区工作人员处变不惊,在医院和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按照规范进行快速隔离和正确处置,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排除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进而采用新型检测手段确诊了病原,迅速治愈了患者,避免了感染进一步扩散,也没有对正常的医疗工作特别是新冠肺炎排查工作造成影响。雷建华同志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将这次成功的临床经验以医学论文的形式于2020年11月5日在线发表于感染病学国际权威杂志“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得到国际感染病研究同行的好评。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目前,雷建华同志和感染科张旻副主任一起继续负责湘雅二医院发热门诊和新冠肺炎排查病区的工作,他同时还担任“湖南省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专家指导组”成员和“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查组院内感染防控专家组”成员,继续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保持“抗疫”成功的战果继续奋斗着。雷建华同志曾在武汉抗“疫”前线的防护服上写道:农工人与祖国同在!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奋战在抗“疫”防“疫”战线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