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隐形“战士”——记张家界农工党党员、市人民医院感科副主任护师梁英
文章来源:张家界市委会 作者:李玉兵 时间:2021-08-24 22:30:58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张家界来说,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危机时刻,更能考验张家界人的意志;大考面前,更能砥砺张家界各民族的精神。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一位名叫“梁英”的张家界农工党党员、市人民医院院感科副主任护师,带着眼结膜大面积出血的左眼,忍着疼痛放下手中的一切,转身奔赴张家界方舱实验室,奏响了一曲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同时也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一隅不安,举世皆危”。7月29日,正在株洲市中心医院参加由省卫健委主办的为期35天的全省院感培训学习的梁英,接到医院电话,停止学习,立即购买30日返张的火车票。由于7月30日零晨株洲也确诊了一个阳性病例,株洲当日上午6:56及时发布了封城指令,等到梁英一行赶到火车站时才被告知需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能出城!梁英一行立即赶到铁路部指定的医院进行核酸检测。22点拿到检测结果的梁英一行,迅速乘高铁到达长沙,31日凌晨4点44分,梁英一行终于坐上了长沙至张家界的火车,于早上8:00抵张,稍作休整后,便迅速返回岗位上班。但是从株洲返回张家界的过程中,由于紧张焦虑,通宵赶车,梁英的眼结膜发生了大面积出血!当眼科同事告知她没有发现眼底出血时,她毅然不管不顾,说只要视力没受影响,只要她看得见,她一定要坚持参加抗疫!要知道,这种眼结膜大面积出血,后果是眼睛的抵抗力下降,最易发生感染,易发生自我暴露,也就是说在同一环境中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危险度比正常人高数倍——这一切后果,梁英很清楚,但已经顾不上、豁出去了。
8月2日,梁英接到医院和市卫健委通知,要求她立即进入张家界方舱核酸检测基地支援,24小时闭环管理。临行前,梁英告诉了丈夫实情,丈夫看着她的眼睛无比担心,劝她告诉医院换其他年轻人去。但此时梁英所在的院感科全员已投入到抗疫中,她说这种时候我是绝对不能提这种要求的。梁英一家五口,公公88岁,婆婆83岁,双双腿脚不便,特别是婆婆患糖尿病多年,依靠注射胰岛素降糖,心脏放了两次支架,去年发生肠穿孔正处于恢复期,因此俩个老人家需要时时有人伺候。梁英85岁的母亲在永顺,曾患脑梗,平时度是梁英自己定期送药。而疫情爆发以来,梁英的儿子早已在武陵源抗疫指挥部参加抗疫。梁英耐心地给丈夫做工作,叫他先瞒着老人。梁英悄然准备好了行装,义无反顾地投身在抗疫一线。
8月2日,梁英一来到航院方舱核酸检测基地,即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张家界航院方舱核酸检测基地共有方舱16台,专业技术人员346名,其中省卫健委派驻援助工作人员37名(院感2人),市卫健委派驻工作人员8人(院感5人),第三方公司301人,另有航院后勤服务、电力保障等工作人员约150人。航院方舱核酸检测基地是实现张家界全员核酸检测,快速发现病例,控制疫情的关键核心设施,其日最大检测能力可达17万管/达。从8月2日到7日只有梁英和省感控专家周鹏程两个人,因为周鹏程同时又负责全市其它医院的检查指导,因此大部分时间只有梁英一个人坚持在方舱基地,24小时值守。8月7日市卫健委从民营医院抽调了一个93年出生小姑娘,梁英负责带教培训,然后上岗。12日市卫健委从民营医院又抽派一小姑娘补充力量,这时梁英组,有了三人,24小时可以轮值蹲守,梁英肩上的担子才略微轻松了一点。
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和衷共济,以报家国。张家界航院方舱基地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家及省市领导的重视,由于检测任务重加上方舱处于24小时运转状态,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和感染防控工作尤为重要,且难度相当大,但实现“零漏诊、零感染、零传播”目标是所有方舱人必须完成的任务。为此,省卫健委有关领导高瞻远瞩,在启动方舱建设时就已经派出了感染防控专家,做好了基地感染防控的顶层设计,建立感染防控制度,并由专人落实。截止目前,正是由于无数个“梁英”的日夜坚守,方舱基地从7月31日到现在运转有序,秩序井然,人员操作规范,环境清洁,成为众多第三方公司眼中管理最严格、最有安全感的方舱基地,从而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王贺胜副主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等有关领导高度认可!
梁英说,与疫情的较量,其实也是自己家国情怀的一次洗礼与升华。
梁英,一个年近6旬在卫生战线工作了40个春秋的老医务工作者,这个最美“隐形”战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舍小家、顾大家!什么是忠诚、无私、敬业、奉献的大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