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日记之桂林
文章来源:宣传处 作者:钱俊清 时间:2021-11-02 15:21:44四月底的湘南,下着毛毛雨,略带寒意。
深夜运煤火车缓缓前行,二十来分钟停一站,有时很小的乡镇站,也会停十来分钟;老三躺在敞开的煤堆里,火车正带着他向一个未知城市驶去。
一觉醒来,火车又停了。
回想这几天,甚是懊恼。因交不起十五元钱学费,再次被班主任赶出教室。其实开学初,老三就向母亲要过学费,也知道家穷余四壁,一分钱没有,后来索性就不再向母亲开口要学费。这次被班主任赶出教室,就没打算像以前一样,在教室外的走廊傻站一天,而是返回教室从课桌里抽出地理书,撕下唯一一张彩印——中国行政地图,头也不回走出学校大门。
离开学校后,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外出打工养活自己。
靠着这份信念,徒步30公里来到县城,因为那里有火车。找个地方摊开地图,思考着是北上还是南下?是东进还是西行?想来想去不南下北上,虽然那时南下打工,是一种潮流;但要转车,而且离家太远,万一混不下去,回家也难。
对于身无分文的老三来说,进候车室是一种奢望。足足花费一下午时间,终于找到一个小门,进入火车站台。那个时候的火车站,大多数都有一道小门,方便火车站工作人员上下班进出。其实很多时候,也给他们的亲戚、朋友进出火车站提供了不用购票,不用排队便利。
那时虽然从一个城市到相邻城市,只需要四、五块钱的车费。绿皮客座火车舒适,肯定是混不进去;晚上十点,一辆运煤火车缓缓进站,等工作人员检测完毕,老三爬上一节货箱,蹲了下来;凭借昏黄的路灯光,打开地图,估计这辆车或东进衡阳,或西行桂林,究竟去哪,只能信天由命了。
躺在煤堆里,细雨落在脸上,伴随着七里咣当的声音,又昏昏入睡。醒来的时候,车已经停了,其实是饿醒来的;抬头一看是桂林;那个时候,其实很多城市标志性建筑在火车站。跳下车厢,沿着轨道离开火车站,找个水池洗净脸上和手上的煤灰。
那时候的桂林,很多地方的景象,都是十分古朴美好,没有遭到过度开发,人也相对淳朴。天阴沉下着雨,但雨不大。两个小孩撑着古老的油纸伞,大人戴着斗笠,青石板上的雨水倒映着天空。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座机电话也不多,而且打电话是要付费的。路边小人书摊是大人和小孩最爱去的地方,一分钱一本,即看即还。那时看连环画是消遣娱乐方式之一,这种娱乐让人心静。
这是一座陌生城市,在老三的脑海里,这个地方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一概不知。周围美丽的风景,在他眼里都不是风景。如果它是一碗米饭,几根萝卜条,可能会更激起他的兴趣和斗志。直到几十年后,老三才明白:有钱处处皆风景,无钱步步为艰辛。
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找事做,填饱肚子。找了几家工地,询问是否需要干活的。工地管事的,问了一下年龄,看了看黑瘦矮的老三,都拒绝了。就这样走走停停,来来往往。都是以火车站为中心,方圆五公里,不停地找;又不敢走远,因为怕迷路。就这样,累了靠坐石头,渴了喝自来水,饿了把裤带勒紧,困了找个挡雨地打盹。
第三天清晨,一家米粉店的香气,把他唤醒。老板是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锅中的热气环绕在她四周,他觉得她像驾着祥云的南海观音。其实,那时候的桂林米粉很简单,也叫光头粉,五毛钱一碗;没有现在这么丰盛,一抓粉烫热,加点油盐酱醋,撒点葱花,倒入热汤就好了。
他望着进进出出的客人,思考怎样才能吃一碗桂林米粉。经过两天的奔波,去建筑工地这条路是行不通了。但他还是决定以劳动换食品;因为母亲曾教育他,小偷针大抢金,做人不能偷,不能抢。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不能去乞讨,做叫花子。其实当时的境况,已经不如叫花子,但看见乞讨的人,还是有种优越感,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去乞讨。
走进粉店,他怯怯地告诉老板,已经有两天没吃东西了,愿意帮她收拾碗筷,扫地,擦桌子,换取住宿和一日三餐,工钱要老板视情况给。那个妇女简单的问了几句,看他像个未成年,估计也是出于同情,加之店里缺人,犹豫了一下也就同意了。虽然管住管吃,但也提出一天工钱两元,挣够路费,必须立即回家。他想了想,这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只是权宜之计,也就同意了。
就这样每天端粉,收碗筷,擦桌子,扫地。虽然有点忙碌,但干的很静心,晚上就住在那几平方的店子里,少了风吹雨淋之苦,没了饥肠辘辘之饿;那时候的人很单纯,相互信任,还心存善良。直到第五天下午,老板递过来一张车票跟老三说,你已经在这里干了三天了,这是明天早上7点多的火车票,除了车票钱用了五块五,余下这五毛钱给你在路上买东西吃,你就回去吧。粉店老板按照承诺,他在店里干了三天,虽然没有多给他一分钱,但还是很感激她。
1987年4月26日星期天,他人生第一次坐上绿皮客座火车。
有人说,你是怎么来的,往往又会怎么回去。老三当时更信这句话,因为他身无分文从县里火车站爬上运煤车,现在又身无分文走出县城火车站。当时下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往回走。没有雨伞遮,没有时间观,没有距离感,朝着家的方向前行。回到家里,母亲不在家,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只好去堂伯母家,把她和堂侄子的晚餐扒了个底朝天。
大睡两天两夜。
母亲没有责备他,也没有骂他,更没有打他,但也没有表露半点心痛他。反正一句话没说,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后来,听院子里的人讲,当学校告诉母亲后,其实也很着急,只是不知道怎么去找,到哪里找。为了寻求心理安慰,于是带了五个鸡蛋,去找邻村的算命先生,算一算老三当时在外的情况。算命先生根据母亲提供的情况,掐掐手指头,很肯定地告诉她,你家老三没事,你放心,八日之内必回。
就这样,母亲不再去想怎么找,依旧她的农活,其实心里还是在担惊受怕,一直到他回来。老三回来后,什么也没跟母亲讲,沉默寡言的心疼那五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