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自身建设>农工文艺

吴州忆事

文章来源:宣传处 作者:钱俊清 时间:2022-01-05 09:21:13

曾在吴州学习、工作、生活的老三,断续之间有十多年;直到离开吴州后,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是吴州人,其实不是。对于他来说,是哪里人并不重要,他在乎的是一个地方,能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人生记忆。吴州对于他来讲,有些记忆如落叶,或紧贴地面,或随风起舞,或深埋泥中;有些记忆如天之星,或明或暗,或现或隐;有些记忆如顽石雕刻,印在心灵深处,时常提醒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无论这些记忆是美好,还是痛苦,都一笔笔画在脑海里,一刀刀刻在心碑上,无法抹去……。

初识吴州(一)

火车晚点了,老三一脸迷茫的走出火车站。

两根高高的路灯,矗立于广场的两侧,照亮整个广场;相对应在地面上是两个圆形花坛,里面种了些植物。火车站的正中间建筑是进站口和候车室,顶上是硕大的“吴州站”三字放着红光;建筑左边是售票窗口,右边是出站口。站前广场很大,很明亮;对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的老三来说,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

去吴州看老大,是他谋划了很久的事情。从老大参加工作开始,暑期抓青蛙,秋季捉泥鳅,冬季掏鸟窝。就这样几毛,一块的攒够了往返的费用。当他买好火车票后,内心十分激动登上火车,但并没告诉老大,只是想来个惊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火车晚点是常事,按计划应该在下午四点半到达吴州,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到。

出火车站时,老三整个人都蒙了。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BB机,没办法联系上老大。走出火车站,右边就是车站邮政所。想去打个电话,但已下班,即使有公用电话,老大应该下班了,单位电话估计也无人接听。

沿着火车站路往右走,马路两边是枝叶茂盛的樟树,每十米的距离一盏路灯,灯光藏在茂密的树叶里,昏暗浑浊,越往远处看,越觉得诡异无比。那时候的社会治安很差,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心里感到害怕,不敢再走,于是又掉头回到火车站。

火车站的人不是很多,显得很冷清。偶尔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和独自匆匆乘车的人,还有几个人在车站周边无所事事的游荡。往火车站左走几百米,看见一个大一点的门牌,上面写着“火车站路大市场”,路面到处是白天余下垃圾,一两只流浪狗,在垃圾堆里翻寻食物,偶尔发出几声低吼的嘶叫声。

虽有目的,但没有方向地往前走了一段路程。老三想晚上只有在火车站的花坛边过夜了,于是又折返回火车站。坐在花坛的水泥沿边上,打起了瞌睡。

半夜被两个穿花衬衫的人叫醒的,手里拿着一把弹簧刀说,把钱拿出来;老三说没钱。他们要强行搜身,老三打量了一下,估摸打不过他们,就把一个口袋里仅有的五元钱和身上的一块电子表给他们。

老三再无睡意,一直坐到天亮。

人渐渐多了起来,很多的店铺也开始营业,八点钟的时候车站邮政所也开始上班。老三摸了一下口袋,拿出一张上面写着老大办公室电话号码的纸条,里面还夹着五毛钱,径直往车站邮政所走去。那个时候,打个市内电话有两毛钱就够了。好在昨天在纸条里还夹了五毛钱,没被抢去,要不然打电话都没钱了,老三暗自庆幸。

1990年4月16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电话。电话是黑色的,话筒架在机身上,电话的正面有一个圆盘,圆盘上有10个小孔,小孔的下面依次是0到9的数字,看着电话不知道怎么用。最后还是问了旁人,才拨通电话号码“2245”。接电话是一个女的,只听见那个女的,操着不同于家乡的口音,叫着老大的名字说,“有你的电话,但听不懂,估计是你老家来的电话。”老大接电话一听是老三,就问他在哪?老三说在吴州火车站,昨天晚上八点多到的。

接通电话的那一刻,老三的眼泪再也没忍不住。世事往往如此,当你想给自己和亲人带来惊喜,但结果偏偏是惊吓。

十来分钟兄弟就见面了,老大问一句,老三答一句地聊着,很快就到了老大工作的地方。老大每见一个熟人就主动介绍这是自己弟弟,老三则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觉得自己就是语文课本里鲁迅笔下的闰土。

醉宫日记(二)

放暑假前几天,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侃爷。圈内的朋友都是这样私下叫他“侃爷”,那个时候的侃爷给老三的印象:三十岁刚出头,高大英俊,文笔好,有才华,为人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常乐于助人。

侃爷问,三伢子放暑假准备去哪?

老三说,不知道。

侃爷说,那就来醉宫做两个月吧。

正在为暑假发愁的老三高兴坏了,管吃管住还有工资;放假第一天就去醉宫报到。

醉宫的全名叫醉宫酒家。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推进,国家为转变政府职能,为妥善安置机关人员分流,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各级党政机关组建公司和企业等经济实体;醉宫酒家就是那个时候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醉宫酒家坐落在吴州市建设路和七一路的交汇处,这是繁华地段,一楼是大厅和收银台,大厅不大也就是不到十来个平方,所以没设餐桌,只是迎客和结账。用餐都在二楼,设有三个包厢和三个包间。包厢也就是坐八到十人的圆桌,包间坐两到四人的条形桌。

侃爷这个总经理是兼职的。前台经理是个女的姓曹,个子不高,长得比较精致,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主要负责迎客和结账;负责后厨和服务员管理的刘经理,操着一口吴州口音,工作之余喜欢跟曹经理和服务员开一些插科打诨的玩笑。整个醉宫再加上服务员和厨师也就是十来人,两位经理各负其责,侃爷来得很少。

老三开始的工作是去采购食材。拿上厨师开的单子,骑上板车往钟鼓楼菜市场奔去。醉宫酒家到菜市场只有不到两公里路程,空车骑过去还是比较快的,由于老三瘦小,骑装满食材的板车运回来花了很长时间,引起了大厨不满。他们怕耽误炒菜时间,就要求给老三换做其他事情。

经两位经理协商,让老三负责送菜和收拾餐后残局。厨房和包厢之间,大概有一百五十米的距离。菜炒好后从厨房端至包厢给服务员送进去。这个工作让老三干得乐此不疲,受益匪浅。端菜之前,可以站在厨师边上看炒菜,放什么配料,炒多长时间,怎么把握火候,对后来喜欢上厨艺,带来很大的帮助。在送菜的过程中,对于喜欢的菜,偶尔也偷吃一点点。

其实,老三更喜欢的是收拾残局。收拾残局时,有时客人会留下不要的烟盒,有的里面余下几根,有的半包多,运气好的话,有可能会是一整包没开封的烟,走后的客人基本上都不会再返回来拿走,老三就二十根把它装一包带走。那时来吃饭的人,最好的烟就是五元钱的硬盒吴州,很多人抽三块五的软盒吴州,也有为数不多的环球烟,红豆烟和相思鸟。其他服务员都是女孩,因为跟老三年龄相仿,性格都合得来,很乐意跟这个同龄的在校生一起共事,看见香烟也会收拾好送给他;虽然他不是那个时候才学会抽烟,但也为后来几十年迷上抽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老三为什么喜欢收拾残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收酒瓶。因为有的客人喝完酒后,酒瓶会余下个二两半斤的,一般都不会再带走。他就把他收拾起来,等干完活就叫上服务员,从厨房拿些花生米,你一杯我一杯的嗨起来。那个时候,客人喝得比较多的是孔府家酒,孔府宴酒,也有喝剑南春。

快要开学了,在醉宫干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老三感觉过得很快,从心里讲还是有点不舍得离开。那天,侃爷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钞票,那时还没有面值一百和五十的钞票,最大面值只有十元;把老三叫到办公室说,要开学了,这是你暑假的工资,一共四百二十八元。1993年8月29日,这是他自己挣的第一笔巨款,心想起码一年的生活费有了着落。其实他知道,侃爷在帮他。因为他了解过服务员一个月的工资才一百五十元,干得好的话会发二三十元奖金;老三接过钱直接放进口袋,向侃爷表达发自心底的谢意。

人生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缘分注定。老三内心崇拜的侃爷,十年后侃爷成了老三的直接领导,恩师,人生导师。

除夕巡夜(三)

老三发现,今日的校园显得异常冷清。平日里一向高傲的校园,透过钢筋混凝土那坚强的外表,显得有些失落,甚至落寞。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校办工厂,医务室都像失恋一样,郁郁寡欢。篮球场,足球场不再喧闹,路上的行人不见踪影,只有风吹动地面上那一片片落叶。

这次寒假没有回家,而是向学校保卫科申请留校巡夜,这样既不用思考寒假去向,也可解决下个学期的生活费。一般是巡夜分为两班,晚班时间从下午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白班工资六块钱一天,晚班是八块钱一天,老三申请了晚班。这次寒假留校巡夜从一月二十九号开始到二月二十六号结束,历时二十九天。巡夜装备是一根木棒,一个手电筒和一件御寒的绿色军大衣。

放假前夕老三作了充分准备,因为放寒假食堂也放假了,只能自己解决吃的问题。找到在学校附近钢铁厂上班的校友,从厂里带了两块耐火材料砖,耐火材料砖很轻,材质疏松,绝缘绝热,拼成一个正方形,再用长钉在耐火材料砖刻出四圈回字形凹槽,从吴州百货大楼买一根电阻丝,放进凹槽内,接上电线和插头,一个自制的土电炉就做成了。买一根烧水用的热得快,批发一箱三毛钱一包方便面。

城市的鞭炮声已经开始响起来了,有远的,有近的,有急的,有慢的,有密集的,有稀拉的,彼此起伏。那个时候,城里过年还没有禁放鞭炮烟花,响起鞭炮,应该是千家万户开始吃年夜饭。

除夕夜,第十三天巡夜。每次巡夜至少三次,交接班各一次,中途晚上十二点巡查一次。老三拿起木棒,带上手电筒,穿上绿色军大衣走出房间。从学生宿舍开始查巡,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校办工厂,直到医务室后才结束巡查,一圈下来将近四十分钟。

回到住的值班室,开始插上土电炉,用一个铁盆子碗装些水,烧开后放一包方便面慢慢煮,里面配置的简易调料也倒进去。再用热得快插进装满冷水的保温水瓶里,开始烧水。

吃完除夕晚餐方便面,给自己倒一杯开水。中途休息,继续看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神雕侠侣》;老三最喜欢的人物是杨过:侠情仗义,对朋友两肋插刀,为保襄阳弃私仇而先大义,无论对有断臂之仇的郭芙,还是江湖仇敌,都仁至义尽。杨过之所以敢当“情圣”之冠而无愧,完全是因为他与小龙女生死相随的恋情。虽然程英、陆无双对他钟情一世,郭襄也倾心于他,然他却对小龙女情有独钟。嗜读让老三渐渐的融入到小说之中。

校内敲响了凌晨的钟声,老三在想新的一年1994已经来临;校外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震耳欲聋的烟花炮声,感觉自己周围都是一股火药硫磺味。走出房间,站在足球场上,觉得整个城市的上空都被焰火照亮染红,烟花象巨大的伞花在夜空开放,像无数拖着长长尾巴的流星,依依不舍地从夜空滑过。绽放,消失只是瞬间的事,留下的是记忆中的美丽。

新的一年虽然已经开始。没人知道,是谁敲响新年的钟声;没人告诉你,是谁会带给你新年的希望;人生路虽然难,要自己走,但一定不会让你白走,走过每一步都会算数;走过后有可能失望,走过后不一定开心,走过后一定会自然;相信明天的路仍会曲折,但依旧让你憧憬,美好和希望是前进的动力。

老三相信,新的一年注定会有不同于当前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拿起木棒,带上手电筒,穿上绿色军大衣走出房间,伴随着热闹非凡的鞭炮声,进行新年的第一次巡查。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