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童巧珍委员:关于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文章来源:组织处 作者:文武 时间:2022-01-17 21:03:22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党和国家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有培育人才,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现实意义,更有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这项工作启动了多年,不少地区都在积极试点,但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经验。根据现行的政策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为此,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国家中药材体系食用百合龙山综合试验站站长童巧珍建议:

一、用活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下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均明确指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二、建立中医药文化进入校园的机制

近年来,中医药高校、医院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方面作过一些努力,但实际效果甚微,推而不动。从这一实情来看,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难度很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一项开创性、长期性工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要统筹调动多部门、多方面的力量,协调推进,共同发力。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集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为一体的高等学府,附属一医院、附属二医院都是三甲综合性中医院、全省中医药技术服务指导的龙头单位,是这项工作的推动者、实施者,应积极向省政府或卫健委汇报,由政府牵头协调卫健委、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联合下文,建立机制,明确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内容、要求和责任分工;明确先在长沙市的中小学校试行,然后全面推广的步骤。

三、确定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形式

通过开设中医药课程、设置中药种植园、创建中医药展区、组建中医药课外小组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教育,努力实现中小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和健康素养明显提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7种形式:

1.将中医药文化列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编写针对不同年级的、简单易懂的中小学生中医药读本,与健康教育课程相融合,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

2.开设中药种植园。在校内独立或分散开辟中药种植园,种植常见中草药,通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中草药的辨认和种植,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3.创建中医药文化展区长廊。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挂图、中药炮制工具和中药饮片等,亦可将学生创作的中医药手抄报、绘画、散文、诗词等作品进行展览,建立中医药文化长廊,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

4.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定期面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中医药知识讲座,广泛宣传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中医药核心理念,广泛宣传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养生保健理念知识。

5.推广中医药保健活动。大力倡导养生理念,让师生们了解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根据各学校实际、各阶段中小学生特点及不同的教学需求,广泛推广易学易练的中医传统健身操。

6.组织中医药体验活动。组建中医药兴趣小组和社团,定期进行中医药体验活动,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支持中小学聘请中医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到学校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工作。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到大学或附属医院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医堂、推拿科、针灸科参观体验。

7.建立学校中医药文化宣讲师资队伍。湖南中医药大学和附属的中医药专家,对各学校健教老师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由省(委和教育厅组织,大学或附属医院承办,每年举办1-2期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