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徐庆国委员:强固脱贫攻坚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征程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田地 时间:2022-01-18 15:25:37

 

湖南省经过8年持续奋斗,于2020年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包括20个国家级与31个省级共计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但也要看到,我省脱贫地区与非贫困地区,虽然都在加快发展,但两者的发展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脱贫地区仍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点地区,扭转发展差距拉大的任务还很艰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期间,强调要结合当前形势,深入研究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两者有效衔接。因此,如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是湖南农业大省建成农业强省亟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参政议政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徐庆国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党建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有效衔接

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工作形成的有效党建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有效衔接,总结提炼“党建促脱贫”、“五级书记抓扶贫”等好的党建与组织经验,建立实施乡村振兴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建立乡村振兴工作协调机制。

持续推进乡村基层组织升级晋档,全面消除软弱涣散乡村党组织,着力夯实乡村特别是村级“两委”班子,切实解决“空壳村”、“空心村”、“空巢村”、“空转村”等乡村基层组织问题。

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人才队伍有效衔接

选好用好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乡村振兴工作干部培训,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对各级乡村振兴协调机制规格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和优化,对驻村工作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使用,在职称与职级评定中优先考虑有驻村经历的干部。

改革现有乡(镇)公务员招录与事业单位招聘制度及专业人才引进制度,放宽学历、年龄、政治面貌及籍贯等条件;积极扩大面向乡村免费师范生、基层农技与水利等行业的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健全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本土人才;构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分类激励机制,推动引导高层次人才及智力“上山下乡”,实行乡村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政策。

三、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有效衔接

要精准编制乡村振兴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与“施工图”及“任务书”;要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教育与医疗保障等有效政策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相衔接,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发挥好各项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持续性。将特惠性、阶段性、临时性的扶贫工作政策转变为普惠性、长期性、常规性的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政策。

要借鉴扶贫工作的相关经验,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向乡村振兴事业倾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各级财政专项和政府采购资金向数字化转型倾斜;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机制,整合归并包括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在内的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统筹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延续乡村振兴期间惠农金融信贷政策。

四、推进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机制有效衔接

要借鉴扶贫工作形成的驻村帮扶、考核督查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责任、监督、考核评估等制度体系;依照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加强督导考核和政策激励,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建立乡村振兴长效工作机制,重点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

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偿调剂使用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其调剂收益应该全部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探索闲散土地盘活利用方式,并对整治盘活的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建设用地向乡村振兴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倾斜;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五、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机制有效衔接

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乡村主导及优势产业,积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及价值链,打造乡村创新链;积极盘活乡村各类生产要素,推进乡村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数字乡村新业态,培育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型产业;有序发展诸如农村“网红”直播带货、农产品众筹认筹、农产品基地直采等新业态和新模式。

要规范优化乡村治理新机制,培育乡村多元共治模式;加强乡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乡村社区化服务管理,探索构建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居民自治服务管理机制;重点抓好乡村法制建设,以法治推进乡村文明振兴。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