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王爱民代表: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确保“双减”实效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刘海慧 时间:2022-01-19 15:51:22
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农工党党员、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首席专家王爱民提到,我省“双减”工作虽已取得不错成绩,教育生态正发生显著变化,但在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政策机制因循守旧,学校改革裹足不前。表现为教育发展动力不足、评价机制依然未变、家校共育未形成合力。二是教师队伍人少事多,课堂增效有心无力。教师数量缺口大。班级数量急剧增加,而教师编制却仍然按照20多年前的1:19的标准执行。教师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教师非教学任务繁重。三是课后服务支撑不足,个性需求难以满足。全省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虽已达100%,但是课后服务数量与质量不匹配。存在校内教师积极性不高,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质量难保证;课程设计不优;设施设备严重缺乏问题。
为此,王爱民代表建议:
一、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一是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育附加费用全额用于教育,进一步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小学校特色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赋予学校和校长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扎实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将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教育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三是加大家校共育力度。持续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有效引导家长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形成正确的成才观。推行政府购买专业机构服务,为学生及学生家长提供免费的专业心理辅导和综合能力测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一是统筹增加教师编制,进一步探索完善教师队伍编制改革,逐步补齐教师队伍人员缺口。二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逐步缩小非在编与在编教师收入差距,实现同工同酬,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三是切实减轻教师额外工作负担,着力打造更高效更有活力的课堂。针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集中清理,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
三、健全课后服务制度,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学校参与、家长支持的学生课后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采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与成本相关主体分摊结合的模式,建立合理报酬制度,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弹性上班制度。二是建立课后服务师资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城乡优质课后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探索实施“教师+实习生+志愿者”模式。搭建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将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三是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建立健全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社会机构介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标准和体系,并加大评估、监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