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马金辉委员: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切实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行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刘君豪 时间:2023-01-13 14:28:4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基层医疗机构是卫生健康工作的网底,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为健康湖南、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当前随着疫情防控重心的转移,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辖区重点人群摸底调查、分级分类健康管理、居家治疗患者咨询指导、阳性患者基层首诊转诊、双向转诊等工作,任务繁重繁杂。
省政协委员、湘潭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农工党湘潭市委会副主委马金辉表示,近年来,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了基层卫生工作健康良性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缺编与空编并存。以湘潭市为例,一是城区基层医疗机构缺编严重。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标准,城区基层医疗机构缺编率达30%,另有3家国企改制移交地方政府或由政府举办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核定编制。二是空编率高。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空编率达25%。三是临聘人员占比高。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在岗3705人,其中在编在岗2205人,临聘人员占比达40%。
二、“财政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经费与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应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进行财政保障,各地都以在编在岗人员为基数核定人员工资,大量编外临聘人员的工资待遇需要自行解决,基本建设、设备添置及运行经费大都需要基层医疗机构自筹资金解决。二是专项资金拨付延迟。部分县市区存在国家基本公卫项目资金和基本药物补助经费延迟拨付的问题。三是疫情防控中的投入未得到及时补助。基层医疗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公益事业单位,基本医疗按一级医院收费标准的80%收费,药品执行“零差率”政策,承担大量的指令性任务,三年疫情防控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薄弱的医疗业务受到冲击,如果地方财政不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不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兜底保障,国省专项资金不及时拨付,医疗卫生工作的网底将难以维系。
为此,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马金辉委员建议:
一、强化政策执行与落地生效。一是建议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强化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执行力,梳理近年出台的促进基层卫生发展政策,督查地方党委政府的落实情况。二是将基层卫生的财政保障、专项资金管理等纳入真抓实干考核或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促进基层卫生发展的政策落地生效。
二、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强化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保基本、强基层、筑网底,全面落实国省相关文件要求,落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政策,财政部门按核定编制数全额保障人员经费,防止出现“既要羊儿跑又要羊儿不吃草”的局面,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三、强化人员保障。一是重新核定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建议中共湖南省委编办牵头,组织各级党委及编制部门按七普人口数重新核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适当向农村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倾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加大招聘力度。鉴于财政部门按在编在岗人员数量核定人员经费基数,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空编率高的问题,人社部门加快基层卫生人员招聘力度,将空编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研究国企改制移交地方政府的基层医疗机构性质与归属,统筹解决编制和财政投入问题。
四、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能力提升行动。建议针对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基层短板问题,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大基层卫生能力建设投入,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能力提升行动,启动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项目,着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配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能力和常见病基层首诊的承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