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关于培育壮大我省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的建议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王家璐 时间:2023-01-14 18:42:38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农工党湖南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培育壮大我省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的集体提案。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工党湖南省委会调研发现,我省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牌不够突出。同质化发展突出,目前我省尽管已经制订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专门政策措施,但地方具体实施细则还不甚明了,有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及方案同质化严重。市场化发育滞后,我省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生产销售国内外市场信息不灵,不能按市场需求生产发展。品牌化机制不畅,各地农业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商品标准化、品牌战略意识仍不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市场化运用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尚未形成消费者认同的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是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不强。国家与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极少,大部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湖南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组织能力不强,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三是基层农技科技水平还较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县级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人才少,而真正既懂农作物栽培技术、又会管理经营的人才更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储备不足,应用落后,良种工程及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名特优农产品因品种混杂、品质退化、质量下降而面临特色产品失去优势的危险。农业优势特色一二三产业融合层次普遍偏浅,项目较为单一。
为此,农工党湖南省委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工作。建议制订各地级市及所属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长期与各年度规划,确定各地方及相关优势特色产业园区的定位与发展重点及工作方案,避免同质化发展。
二、扶助名特优农产品
建议政府及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制订实施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和技术规程,引导当地农户做强本地农产品特色与品牌。出台专门政策措施,扶持发展“一地一品”作为名优特产品主攻方向。对申报名特优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及中央与省级融媒体广告宣传,实施财政公用资金支持和“以奖代补”等财政支持政策。
三、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以培育壮大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二是加快完成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块地”)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用地等政策措施,通过土地等要素扶持方式,大力发展与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自负盈亏”的原则,发展各地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如湖南黑茶协会)。
四、加强基层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加强与发展特色产业相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成果转化率。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培训、招聘、引进、回流及科技人才下乡,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五、健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市场监管法治
完善与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鼓励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定,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化品牌维护和经营意识,对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实行统一管理标准及监管,培育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及其农产品的区域公共品牌使用主体。抓紧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农业共享公用品牌的制度机制,从而调动相关市场主体对接国家及各地农业大数据平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