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许云生委员:关于将衡阳技师学院更名为衡阳供销职业技术学院并升本的建议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王家璐 时间:2023-01-14 19:35:01在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衡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衡阳市委会主委许云生提出:衡阳技师学院是2006年8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内第一所技师学院,其前身由原衡阳市农业机械化学校、衡阳地区农业技术学校、衡阳供销经贸学校和衡阳市第一技工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现由省人社厅和衡阳市政府共建共管,为服务“三农”工作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重要影响。
学院占地面积635亩,现有教职员工73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0人,国、省(部)技术能手20人,享受政府津贴、学科带头人和国家优秀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在校学生14000余人。学院设有10个教学院系,28个专业,其中4个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国、省职教改革发展要求,学院转型升级还存在一些制约瓶颈。主要表现为:
一、学历教育制约转型发展。合并前的四所学校均是重点中专和高级技校,有较长办学历史和办学实力。学院目前开设了预备技师班,和衡阳农工贸职业学校,进一步积累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但是学院至今未纳入高校管理序列,不能颁发学历证书,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层次、学识能力等以致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同时得到企业、家长及社会广泛而充分的认可,极大地制约了学院转型升级发展。
二、涉农专业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急需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优先支持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对衡阳技师学院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然而,学院初建时,,在办学方向上进行了调整,将涉农专业的部分教育资源向其他专业转移,涉农专业年招生量由最高峰的约1000人降至目前的45人,专业教师中85人降至目前的25人,专业课程设置老套、教学组织形式僵化,教学标本、教学基地损毁严重,产教融合有效模式尚未定型。
三、学院历史经济负担较重。根据国、省相关文件精神,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应达到10000元/生·年,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应达到12000元/生·年。但由于历史原因,年生均拨款仍存缺口。衡阳技师学院的教育业务归口人社部门管理,自成立以来就未享受化债有关政策,除公共实训基地外的基建项目全靠自筹,导致历史债务较重。
为此,许云生委员建议:
一、大力争取政策支持。建议省政府着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和支持衡阳市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争取将衡阳技师学院纳入普通高校序列,突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并更名为衡阳供销职业技术学院,给予教师引进、招生考试等政策倾斜,逐步升格为本科高职院校。
二、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建议省政府支持衡阳技师学院按照《关于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的通知》要求,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校园,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夯实转型升级发展基础。根据《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要,科学编制学院发展规划,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路径开展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多方位打造“金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政府牵头稳步推进。建议省政府牵头,召开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发改委、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供销总社、衡阳市政府等单位工作联席会,成立筹建衡阳供销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划定完成时间,确保工作有序稳步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