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姚晨姣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建设,推进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社会服务处 作者:王晓光 时间:2023-01-18 11:49:3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家庭医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自2016年国家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至今,重点人群签约率已达到60%以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办主任、教授、全科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姚晨姣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建设,推进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姚晨姣委员指出,当前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如下短板:
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到位,百姓认知度不够高。居民对签约的知晓率、认知度欠缺,认为签约不签约意义不大。目前提供的个性化服务项目不多,服务达不到需求。居民对基层诊疗水平认可度不高,认为社区医生经验不足,导致居民不愿签约。
二是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能力薄弱,存在“只签约不服务”现象。家庭医生队伍基础薄弱,人员不足是目前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等任务增多,基层全科医生总量愈显紧张,导致居民的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不细致不到位。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继续教育机会甚少,缺乏高水平医院相对固定的团队实施持续全面性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基层人才质量堪忧。此外考虑编制与待遇等问题,全科医生队伍稳定性差,无法为居民提供持续可信任的照顾。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和基础设备配备不齐,导致疾病诊断率偏低、后续诊疗能力降低。
三是各层级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或参差不齐,各级医疗机构缺乏互联互通转诊预约平台,签约服务对象的基本健康状况不能信息共享,不能有效统计出各项工作数据,如转诊、首诊、预约就诊、就诊记录等。居民、社区、综合医院之间未形成全方位全流程的闭环管理,造成信息孤岛,得不到连续性服务。
四是医保等相关政策对签约服务支持力度不大。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基本公卫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支付标准低。
为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题,姚晨姣委员建议:
一是建立统一专项资金保障,有序分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省、市、县三级分别按人口比例,设立家庭医生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全科医生补助培训、基础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系统升级等。首先确保对重特大疾病、慢性病、建卡贫困户等重点人群的服务,再分步推进普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是建立全省统一的全周期、标准化的全科医生培训学习平台,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以省全科医师分会专业力量为依托,建立完善针对全省全科医师、基层社区医师、乡村医师等各类型全科医生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全周期培训和考核,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全科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打造统一的居民-全科医师-专科医生相互沟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有机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实现居民、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医院之间信息共享,大力推广网上签约和网上服务,提高签约和服务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的互信关系,打通居民-社区-综合医院之间的联系阻点,形成闭环,各方可以通过平台方便快捷地查询、评价、沟通。
四是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模式。合理界定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时间和方式,推动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立全面的居民全周期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助力居民健康管理。
五是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签约团队医疗服务激励绩效管理机制。将家庭医生收入与签约服务数量、社区首诊率、转诊率等指标进行挂钩,稳定家庭签约医生服务队伍。对签约居民实行配套优惠政策:加大医保支付力度,对签约居民减免部分诊疗费用,享受公共卫生增值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