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王芬委员:关于在40岁以上职工体检项目中增加胃肠镜等检查的建议
文章来源:宣传处 作者:胡鹏、王家璐 时间:2024-01-25 23:14:47在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王芬呼吁:在40岁以上职工体检项目中增加胃肠镜等检查。
王芬委员介绍,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大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每年新发恶性肿瘤超过400万。以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管癌、胃癌、肠癌为代表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占国人肿瘤死因的45.6%,给职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占癌症新发病例数的19.3%,每分钟有1.53名国人患上胃肠癌。根据2023年湖南最新肿瘤登记数据,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分别列湖南省肿瘤发病率第3、5、6位,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死亡率分别列湖南省第2、3、4位及第8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避免职工劳动能力丧失,降低国家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胃镜肠镜检查是针对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最有效的方式。早期的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中往往难以识别,症状隐匿,并不影响正常生活。胃肠镜检查可以从健康体检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中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最有效的方式,该检查简单、成本低、易于开展,很适合在年轻职工中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是消化道肿瘤无创筛查的最重要手段,具有价格低廉、检测便捷等优点。
目前,许多单位在组织职工体检时,仅限于常规项目,如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液生化、超声、X片等检测,而忽视了筛查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性。这导致了职工在早期阶段无法及时发现消化道癌前疾病或肿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了疾病负担。
为了切实维护职工健康权益,提升职工生命质量,王芬委员建议:用人单位在组织40岁以上(有癌症家族史,可放宽至35岁)职工体检时,增加胃肠镜、幽门螺杆菌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等项目,健全职工癌症筛查长效机制,开展职工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湖南理念,全面保障广大职工健康。
一是组织40岁以上的职工每3—5年接受一次胃肠镜检查。对于有肿瘤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道症状的职工,检查年龄要适当提前至35岁。如有发现消化道癌前疾病/肿瘤等疾病,及时引导职工就医,实现癌前疾病/癌症早诊早治。
二是组织所有年龄段的职工每年均接受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测,特别是年轻职工。如有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引导职工接受治疗,从而预防萎缩性胃炎、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三是组织所有年龄段的职工均每年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特别是40岁以上的职工。如有发现粪便隐血阳性,及时引导职工接受进一步的胃肠镜检查,实现消化道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早诊早治。
四是加强职工健康科普教育,提高职工对消化道癌前疾病和肿瘤筛查的重视程度。通过宣传教育,让职工了解消化道肿瘤的危害和筛查预防知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检测和治疗,并注意纠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进食快、烫、辛辣、过饱、吸烟、饮酒等),切实推行全民公筷。
五是建立健全的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职工的消化道癌前疾病和肿瘤筛查情况,并定期进行跟踪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职工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