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刘保湘委员建议:加强乡村医生分级管理财政保障力度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王家璐 时间:2024-01-26 12:30:19在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常德市委会主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刘保湘建议:加强乡村医生分级管理财政保障力度。
乡村医生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是最贴近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当前农村地区老年人、儿童等脆弱人群,人口基数大,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多种健康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长期以来,乡村医生工作在农村卫生第一线,在维护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工作,是更好的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理念,激发乡村医生队伍活力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分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促进乡村医生职业发展,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就医,推动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
刘保湘委员介绍,2023年8月,省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等级评定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全省16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到2024年1月,试点单位规范运行乡村医生分级管理;到2025年,全省乡村医生等级评定机制基本建立运行,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规范开展,各项激励保障措施落实到位,队伍活力得到激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效提高。目前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以常德市为例:目前,常德市已召开了全市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工作座谈会,完成了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情况摸底,初步拟定了全市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工作实施方案草案。常德市澧县已完成325名乡村医生的分级评定,其他各县市区计划分批次全面推行村医分级管理及等级评定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市有2320人符合村医等级评定要求,按照各级医生补助标准,每年需补助经费1036.32万。常德市桃源县于2023年9月,对全县各乡村医生开展了前期摸底,收集591名乡村医生信息,其中65岁以下417人,65-70岁64人,70岁以上110人,经对执业资格、工作年限、学历、公卫和基药两项考核、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综合评定,经初步测评,符合等级评定资格村医共计367人,其中一级6人,二级152人,三级209人。按照各级医生补助标准,每年需补助经费172.2万元。
刘保湘委员说,目前推进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困难:一方面是县级经费保障能力不足。乡村医生保障经费需从各县市区财政预算中予以安排,澧县325名乡村医生,测算每年需由县级财政安排资金156.6万元,桃源县367名乡村医生,测算每年需由县级财政安排资金172.2万元。当前各地县级财力十分吃紧,足额保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保障标准低,强制退出存在稳定风险。根据湘财社〔2020〕33号文件规定,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根据其工作年限计算,每月仅补贴120到180元,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而且还有一部分乡村医生年龄大于65岁,无法开展评定工作,也无法进行困难补助,强制退出可能导致不稳定因素。
为此,刘保湘委员建议:
一、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建议省级层面充分考虑县级财政压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市县按1:1的标准进行配套,对乡村医生分级管理补助经费予以保障,同时每年动态调整补助标准,在切实提高乡村医生收入的基础上,减轻县级财政压力负担,推动乡村医生分级管理工作更快推进。
二、提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建议省里加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依据其实际工作年限,动态提高其生活困难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