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何祚云委员:关于完善生态环境社会监测机构监管和服务的建议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杨文蒿 时间:2024-01-27 17:10:062019年以来,随着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全省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全面放开,社会监测机构迅速发展,成为政府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站的有效补充。但由于生态环境监测市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地社会监测机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监测行为不规范、涉嫌出具虚假监测数据和不实报告的问题普遍存在。
湖南省政协常委、岳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岳阳市委会主委何祚云表示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行业“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经调查了解,导致社会监测机构乱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费标准缺乏指导,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二是事前监管相对较弱,行业规范执行不一;三是执法依据不完善,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为此,何祚云委员建议:从加强业务指导、加强行业监管和服务等方面,完善我省生态环境社会监测机构监管和服务。一是鼓励行业协会出台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是市场行为,但其收费标准也应有行业标准。建议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由行业协会根据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市场现状,研究制定出市场参考价。各社会监测机构须参照执行,并控制上下浮动不得超过30%。二是引导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服务。扶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行业龙头企业或带头人,鼓励地市州组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和行业协会定期组织排污企业环保专职人员和社会监测机构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培训,强化“谁监测、谁负责”的责任意识,强化监测流程、技术标准、执行规范、数据对比等专业要求。三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资质撤销机制。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运用与监测资质挂钩。针对抽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机构,设定撤销监测资质警告期,责令配合查处,完成整改,并由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点对点通报至该机构业务往来企业,建议暂停业务服务。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整改并通过复查的,一律撤销资质,并计入法人信用记录。四是制定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学习借鉴江苏、上海等地做法,制定出台《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社会监测机构与政府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站一并纳入统一管理。由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对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加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针对不同情形,最高处以五十万元罚款,起到警示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