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李振龙委员:关于提升我省各区县院前急救水平的建议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唐雯静 时间:2024-01-27 17:25:43院前急救体系是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民生福祉与城市安全,其服务能力衡量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人民群众对于院前急救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省农村地区急救资源分布不够均衡,部分区县院前急救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例如,汉寿、安乡、津市等区县的120急救中心设置在区县的人民医院,急救患者不能就近、快速送入附近医院,而是只能送往人民医院。
在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院长李振龙反映我省各区县院前急救存在以下问题:
1.急救站点数量不足。国家规定院前急救平均服务半径为5-10公里,国内许多城市已达到平均急救半径为8公里以内,每个急救站点服务人口10万人以下。我省部分区县急救站点只有人民医院一家,平均急救半径和服务人口超出国家规定。区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未纳入急救站点。
2.急救反应速度不快。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工作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存活机会就会减少7%——10%。不能就近接送危重患者,导致急救反应时间延长,会使鲜活的生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3.急救设备配备不全。各区县急救站点建设水平不均衡,急救设备不齐全,不能及时更新换代。
为此,李振龙建议:
1.区县单独建立120急救指挥中心,构建综合调度体系。单独设置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各自区县的院前急救及突发事件指挥调度、120急救电话受理等工作。120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员应具有必要的急救医学知识,通过询问患者的情况,确定病情级别,根据病情给予急救指导,让危重病人快速送到急救站点。
2.合理设置急救站点,形成急救网络体系。按国家规定的急救服务半径和15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圈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和院前急救需求情况,将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全部接入急救网络,打造“15分钟急救圈”,为人民群众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3.提升设备配置标准,满足院前急救需求。对急救站点和救护车标准化配置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医疗耗材等。在学校、车站、景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逐步提高AED等急救设备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