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麻先芳委员:建议加强农村山塘防汛保灌能力建设
文章来源:社会服务处 作者:王晓光 时间:2024-01-27 17:54:07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农工党辰溪县委会副主委、辰溪县统计局局长麻先芳建议:加强农村山塘防汛保灌能力建设。
据麻先芳委员介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山塘水库是水利设施的重要部分,关乎着各地防汛和粮食生产安全。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1号文件,加强农村山塘防汛保灌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麻先芳委员认为,我省农村山塘防汛保灌能力建设短板突出。具体表现为:
业务管护主体缺失。在2018年机构改革之前,按照“三定”方案职责,县水利局负责小(二)型以上水库业务管护,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农村山塘业务管护,该两块业务省市都有对应主管部门和项目申报口子,乡村则履行属地管理责任。2019年1月后,原农业综合开发办人员和职责被并入农业农村部门,但省农业农村厅只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责,未开设农村山塘维修项目申报口子,位于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范围内且属于水源地的山塘才可以附带一并纳入实施维修,而省水利部门也未开设农村山塘维修项目申报口子,致使面上的农村山塘维修项目申报无途经,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的乡村两级又无财力对辖区山塘实施维修,造成了农村山塘业务管护主体缺失,给农村防汛应急工作埋下了极大隐患。
塘渠配套建设体制不顺。根据现有运行体制,农业农村部门承担农村灌溉渠道整修职责,但只局限于当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范围内渠道整修,不承担面上水库山塘配套渠道维修,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以十年为周期进行规划设计,造成了面上山塘配套渠道维修水利、农业农村部门都无能为力修建。
灌溉效益普遍下降。由于长达数十年长时间运行,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山塘普遍存在坝体塌陷和卧管堵塞等共性隐患,加之配套渠系设施损毁、塘库淤泥沉积,山塘水库蓄水和灌溉能力普遍下降。
为补齐山塘防汛保灌建设短板,麻先芳委员建议:
一是明晰业务监管主体。建议至少在省级层面出台文件政策,明确将农村山塘统一划归水利部门实施业务管理,县级水利部门为山塘防汛保灌业务监管主体,所在乡(镇)、村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彻底消除原农开办负责管理的山塘业务管护主体缺失状况。
二是破除资金投入瓶颈。一方面,建议国家和省级水利部门加大农村山塘水库建设资金投入,并相应开设农村山塘水库维修改造项目申报专项,便于县级水利部门分年度将病险山塘水库维修改造项目打捆申报。另一方面,建议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对县级水利部门实施山塘水库配套渠系建设予以奖补,破除水利部门只修水库不管渠道维护瓶颈制约。
三是建立山塘“体检”机制。建议由县级水利部门每年牵头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对于尚能发挥作用的山塘逐库建立档案,纳入维修改造总体规划范围;对于少数长期空库运行且维修改造困难的山塘,建议依程序报批予以报废并整治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