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文献资料>农工党简介

历届中央主席(主要领导人)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24-06-17 10:57:00

 

历届中央主席(主要领导人)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惠阳人。农工党创始人。

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0年后,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独立营营长、第三团团长。1924年先后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队长。同年冬赴德国研习政治经济。1925年底回国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北伐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兼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和北伐军武汉行营主任,是武汉国民政府中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1927年3月,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农民部部长,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流亡至苏联,并赴欧亚诸国考察。1930年5月秘密回到上海,1930年8月9日在上海主持召开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任中央干部会总干事。主张反帝反封建,推翻南京政权。1931年8月正准备武装起义时,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同年11月29日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南京。

 

黄琪翔(1898-1970),字御行,广东梅县人。农工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农工党第五届中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

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长、师长、军长。1930年8月9日出席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1933年参与策动“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军事参谋团代主任。上海“八.一三”抗战时,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193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军训部次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等职。1947年,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1948年回国述职后赴香港开展民主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部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章伯钧(1895-1969),安徽桐城人。农工党第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20年武昌高等师范毕业,任安徽宣城师范学校校长,因聘恽代英、萧楚女等任职不容于当局被解职。192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长、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南昌起义失败后去香港,遂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8月9日出席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和民主活动,受聘为第一、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与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同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并与中共合作。1948年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从香港赴东北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等职。

 

彭泽民(1877-1956),广东四会人。农工党第二、四、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是吉隆坡分会负责人之一。1924年回到广州参加民主革命活动,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海外部部长、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1930年8月9日在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抗战爆发后,向国民党提出《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在香港创办《抗战华侨》宣传抗日。1941年皖南事变后,同宋庆龄等联名写信给国民党当局呼吁团结抗日。抗战胜利后,在香港领导南方民主运动,并任“反内战大同盟”常务委员。1948年代表农工党响应中共“五一”口号,从香港赴东北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方(1890-1987),字正成,江苏海门人。农工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

早年就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之役。1924年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大革命时期,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十二师党代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中将军事指挥,第四军教导团参谋长。1930年8月9日出席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七七事变”后,前往上海参加宋庆龄发起建立的“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及其抗日活动。1938年后,联络和组织江苏地方武装参加抗日,先后任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江苏省第四区(南通)游击指挥部总指挥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中行政公署主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等。1948年任华东人民解放军军官教导总团团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周谷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农工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历任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教员,湖南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师,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1927年秋到上海,为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东方杂志》等撰稿,并在中国公学等校兼课。1930年秋,任中山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1年秋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历史社会系主任。1934年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曾兼史学系主任、教务长。1930年加入农工党。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当时复旦大学著名的民主教授之一。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理事、主席团成员、第一任执行主席,上海市史学会会长,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卢嘉锡(1915-2001),福建厦门人。农工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3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39年英国伦敦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5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和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马里兰州研究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46年至1960年历任厦门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长、校长助理。1960年至1980年历任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华东、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198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化学部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正华(1937— ),浙江人。农工党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5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前于195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教研室任助教。1978年任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所讲师、人口研究中心副主任。1980年至1982年在印度孟买国际人口科学院学习,研究生毕业。2004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2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并于1984年由国务院特批越级晋升为教授,198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其间,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印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联合国专家等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院长、顾问、博士生导师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桑国卫(1941—2023),浙江人。农工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58年9月至1962年8月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学习。1962年9月至1966年9月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药理专业研究生。1966年10月至1999年2月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工作,历任药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药物研究所兼计划生育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7月至1997年5月)。1997年5月至1998年3月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1999年2月至2003年4月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1999年2月至2006年任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1999年2月至2007年8月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WHO药品质量控制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1999年至2006年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2003年4月至今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顾问,2007年1月至今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竺(1953— ),江苏镇江人。农工党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70年至1975年,在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1975年至1977年在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学习,1977年至1978年任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内科教研组教师,1978年至1981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一部血液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至1984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84年1989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血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989年至199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1993年199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至2007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至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国际科学院协作组织主席、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起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2007年至2013年,任卫生部部长。2010年当选中华医学会会长。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2014年当选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2015年当选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维(1955—  ),黑龙江哈尔滨人。农工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75年至1978年,黑龙江呼兰县农机厂工人。1978年至1983年,佳木斯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83年至1984年,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院内科医师。1984年至1987年,黑龙江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至1991年,黑龙江中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助教、讲师。1991年至1994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理论医学系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994年至200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教授、副主任,基础所副所长。2000年7月加入农工党。2002年至2007年,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2001年至2004年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2003年至2007年兼任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2002年至2012年,农工党北京市委会第十、十一届副主委。2007年至2008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2008年至2009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主持工作)。2009年至2012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2012年至2013年,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2013年至2014年,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2014年当选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4年至2017年,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2017年至2018年,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2018年至2022年,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2022年至2023年,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主席。2023年—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