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自身建设>农工文艺

偶遇玉堂桥

文章来源:宁乡基层工委 作者:杨跃清 时间:2024-06-30 11:08:53

邂逅一座千年古桥,是需要机缘的,我与大成桥境内的玉堂桥不期而遇,是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其时,我并不是来访古寻幽的,只是工作上的事恰巧路过,但面容斑驳、神态安详的玉堂桥,生生留住了我的脚步。

据说它有宁乡“桥王”之称,名字还与宁乡历史上唯一状元易祓有关,易祓是朝廷敕封的翰林院学士,叫玉堂学士因丁忧时在当时还是叫仙人铺的这地方歇息,并亲自喂马濯缨,被当朝皇帝知道后,念其体恤随从,御赐“濯缨碑”立于桥头。地以人贵,桥因人荣,故名玉堂铺,桥也称之为玉堂桥。玉堂铺后改为大成桥,而玉堂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踏上桥头,满目沧桑尽收眼底断裂的桥面分成几节,有两节分别是三条粗重的花岗岩条石搭建,条石向上的一面,被千百年往来的脚步打磨得有些光滑,条石之间有宽约寸许的缝隙,从缝隙中可窥见幽深的河水,要是下雨天河水暴涨,人走在上面,忍不住腿肚子打颤。桥中间断裂的部位,已用土石堆积成一个河心小岛,有乡民在“岛上”悠然垂钓,有嫩绿的小草小树在“岛上”自由生长。而靠近对岸的断面,据说是早几年大水冲垮的,现在只剩下光秃秃的桥墩。桥墩是石灰石凿成的笨重方砖砌护,因桥中间堆积着土石,整座桥已数不清有几个桥墩。但在第二个桥墩的方砖上,雕琢的那条硕大蜈蚣,却是清晰可见。

蜈蚣是常见的桥体吉祥物,我所遇的每座古桥几乎都有。蜈蚣避水,大概是寓意桥体平安吧。在《庄子齐物论》里,说蜈蚣以小蛇为美味。而传说中水里的蛟龙是小蛇变的,如果蛟龙想兴风作浪摧毁桥梁,蜈蚣就可以制服它。只是,玉堂桥桥墩上的蜈蚣,制服了水中的蛟龙,却没能治得住大水,几场特大洪灾下来,玉堂桥的伤势一次比一次加重昔日的威武荣光不再重现,唯有桥两边空荡荡的河风将往事反复诉说

一河静水清澈,映出两岸风光,天光云影掉进水里,在河中砸出一个朦胧的晴朗天空。沿河边缓缓行走,乡间的清新与空旷扑面而来,尽管林花谢了春红,但一簇簇崭新的树叶高举着,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只白头鹎立在一棵构树尖上,欢快地叫着它的同伴,几只棕颈勾嘴鹛驻守着相邻的一棵盐肤木,在粗壮的枝干上不时跳跃翻飞。沿河黑亮的油子路,朝着河水的流向曲折蜿蜒。稍远处,一座崭新的大桥横跨玉堂河两岸,高大的桥墩上架着厚实的混凝土桥板,一辆辆小车疾驰而过,带出呼呼风声。

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替代,这是必然规律不光是一座桥,就是整个农村,发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比如大成桥镇,曾经的生产模式是靠地下采煤和地上种植相结合,采矿业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破坏环境的后果,土地沉陷,黑灰到处飞;种植业也只是传统的稻作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活。而现在,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大力推进下,该镇鹊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他们的“鹊山模式”让多少外省同行前来观摩学习。村里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一波波涌进来,什么贪吃侠、尚果采摘园、稻虾产业基地等多个经济实体,都走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前列,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翻番,村民也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加上美丽屋场的建设、新村规民约的形成,让这里的农民变得富裕、自信,让农村生活如世外桃源般诗意盎然。

面对这些惊人又喜人的变化,玉堂桥,它甘愿退居一隅,静静地看着,心中充满欣喜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