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 |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优化提升科研软环境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王家璐 时间:2025-01-13 23:52:11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农工党湖南省委会提交了关于优化提升科研软环境的集体提案。

优化科研软环境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农工党湖南省委会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国科研软环境持续优化,但也暴露出一些体制机制问题:

一是科研资源分配机制不健全,“帽子”人才和高职称人才长期垄断优质科研资源不利于人才梯队培养。抽样数据显示,正高职称科研者对国家级重点课题、省部级重点课题和200万元以上大额科研经费课题的成功申报数分别是非正高职称科研者的7.4倍、4倍和5倍。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对“帽子”人才的资助率达96.5%,湖南省“揭榜挂帅”项目几乎被“帽子”人才垄断。这种资源垄断不利于科研人才梯队培养。

二是科研项目权限使用规范不足,自由探索权、项目评审权、成果收益权运用不当影响科研风气。抽样数据显示,超过70%的科研者在探索方向上部分或完全受限于课题负责人,超过55%的创新成果不由主要科研创新者享受而是由课题负责人(团队)享受,科研项目评审权大多集中于少数学术权威容易形成评审利益圈。这些问题遏制了普通科研者的创新动能和工作积极性,容易形成利益交换和趋附风气。

三是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周期短、弹性弱、公平性不足影响科研者身心健康和科研心态。抽样数据显示,约35%的科研者为应对周期过短的考核压力选择加班加点进而产生身心健康问题。约50%科研者认为科研工作缺少弹性,难以照顾婴幼儿和赡养老人,会议、应酬、检查等非科研事务耗时过多,且在重点课题申报、职称评定、收入分配、考核评价、成果归属等方面受到讲关系、看背景等不公平因素影响。

为此,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

一是健全科研资源分配机制。

建立更加合理的高层次优质科研资源定额分配机制和小切口课题申报机制。对于“帽子”人才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省部级重点和大额科研经费课题但尚未结题的,原则上不再支持新申请同等层次的课题,将课题机会留给非“帽子”人才。将可以拆分的高层级大额经费课题拆分为小切口课题,吸引更多有细分领域研究优势的人才加入申报队伍,激活基层科研团队创新热情。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和多岗位晋升体制。设立以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应用型教授、副教授职称晋升体系,拓宽职称晋升路径,缓减教研型高职称科研者对科研资源的垄断。

二是规范科研项目权限使用。

赋予科研者更多自由探索权。支持科研者在计划允许和经费宽裕前提下自由探索。除另有合同约定外,原则上认定自由探索科研者为科研成果主要享受者。规范科研项目评审权。将重点科研课题评审专家限定为已退休专家,评审费由科技主管部门发放,避免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健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和腐败黑名单制度。规范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支持地方出台政策确保科研者最低薪酬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查处有头衔、有身份、高职称的头部科研者(或行政领导)搞没有实质性科研意义的挂名以及利用师门或研究生培养体系搞学术资源层层分包等不正当行为。建立政府资助独立学者科研机制。允许科研者注册为政府认证的独立学者,享受和其他科研者同等的科研地位和资助力度。

三是完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中长期考核评价周期。优化“非升即走”,根据科研者履职情况给予校内转岗或关联企业分流机会,避免“一刀切”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流失。建立有人文关怀的弹性工作制。允许科研者在考核评价周期内自主分布科研任务、腾挪顾家压力,减轻非科研事务负担,减少非必要的卡时间、卡进度要求。关爱科研者身心健康,对问题苗头早介入、早干预,发挥“可持续科研能力”。建立科研资源“分配-运用-考核”全链条常态化巡视机制。查处严重影响科研公平公正的重点问题,守住科研工作公平底线。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