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彭克俭委员: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助推农业减污降碳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陈杰 时间:2025-01-14 17:57:45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常委、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克俭建议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助推农业减污降碳。
彭克俭委员指出:湖南是农业大省,年产农作物秸秆4000多万吨,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若能充分利用,可大大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土壤健康。面对“30·60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秸秆资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成为绿色低碳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调研发现,我省农业减污降碳任务十分艰巨,秸秆综合利用仍面临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秸秆价值偏低,投资回报率不高
我省秸秆产量大,但比较分散,收集打捆机械、仓储基地需求也大且价格高,所以储运成本高,而秸秆本身价值偏低,导致秸秆综合利用投资回报率低,企业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首要难题。
二、秸秆还田降解慢,病虫害多
秸秆还田本是循环利用的最直接途径,但受土壤条件及微生物活动影响,秸秆降解慢,为病虫害提供了温床,进而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增加了农药使用量,与绿色发展不相符。
三、秸秆收集储运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利用难
秸秆田间收集、打捆、转运机械设备匮乏,仓储基地严重不足,尚未形成从农户到村镇再到县区的多级收储运体系,难以满足秸秆产业化利用的需求,限制了秸秆经济的发展。
四、政府宣传引导不足,民众认知不够
部分农民对秸秆焚烧存在环境和消防风险的认识不足,固守传统观念,对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影响消防不理解,加之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奖补政策偏少,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关法规标准不够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缺乏具体操作指南和评价体系,导致秸秆综合利用难以推进。
秸秆综合利用对农业减污降碳意义重大。彭克俭委员建议:
一、构建秸秆收集储运体系
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建立以大宗秸秆利用企业为龙头的市场化收集、储运体系,采取划片包干和网格化管理,确保机械、人员到位,形成稳定的收储运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秸秆收储站点,为秸秆利用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二、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省科技厅布局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或揭榜挂帅项目,支持秸秆高值、高效化利用技术创新,足额保障秸秆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大宗秸秆利用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体系稳步形成。
三、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
省工信厅组织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省发改委在秸秆产量大且产出集中的地区,支持秸秆利用产业化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秸秆高值高效利用示范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全方位打通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为秸秆谋划好的出路和去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加强科普宣传
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等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普及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群众对新技术、新规章制度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五、注重政策激励
省发改、工信、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等单位联合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对新改扩建的秸秆利用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对秸秆收储、运输等环节给予税收优惠。省自然资源厅合理规划秸秆收储站点用地,省交通运输厅建立秸秆运输“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各相关部门共同为秸秆综合利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产品标准,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制定秸秆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秸秆利用跟踪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对秸秆利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优化调整策略。立法机关加快制定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地方性法规,为强化监管提供依据,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