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 | 宋国胜委员:推动基础科学与双一流高校建设 助力湖南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宣传处 作者:王瑾 时间:2025-01-14 20:05:21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宋国胜反映: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活水,是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和科技成果的主要孵化器,在基础科学研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加快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则是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战略决策。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投入

长期以来,基础科学研究在科技进步中充当着关键性的支撑与引领角色。然而,由于其特有的不确定性和长周期性,基础研究常常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挑战。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及科技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显著提升基础科学研究在科研总经费中的比例,逐步建立起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实施税收优惠、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基础科学研究,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三)推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虽然基础科学研究以纯理论探索为主,但其潜在应用价值巨大。应鼓励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提前介入基础研究领域,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创新链条。

二、深化双一流高校建设

双一流高校建设不仅是提升高校整体水平的必要措施,更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湖南省的高校(尤其是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应抓住此机遇,全面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

(一)优化学科布局。合理配置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建设若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学科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学科引领。

(二)强化国际合作。扩大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深化基础学科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提升湖南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三)引育创新人才。制定长期人才发展战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与条件,吸引和培养全球一流科研人才,尤其是在基础科学领域建立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亟需建立高效链接,使科研成果真正造福社会和经济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转化机制。设立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孵化器,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门槛,以更优惠的政策与配套经费支持,促进科研成果在本地实现转化。

(二)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实质性长久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通过基础科研解决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难题,使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契合。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

四、提升科研评价体系

基础科学研究的特性要求评价方式不能单纯以短期成果为导向。我们需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完善评价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重视其长远影响和原创性,优化以论文和专利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将对社会和产业的长远贡献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二)鼓励长期研究。建议在我省设立周期更长的基础科研基金,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长期项目支持,使研究者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用于自由探索。

基础科学研究和“双一流”高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合作。我们相信,通过合理的政策导向和充足的资源分配,湖南省的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一定会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