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 | 尹军委员:加快推动县级医共体建设

文章来源:社会服务处 作者:王晓光 时间:2025-01-14 20:18:34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衡阳市委会委员、衡阳市中心医院院长尹军提交了加快推动县级医共体建设的提案。

尹军委员集中梳理了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推动县级医共体建设的政策:2023年,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2024年,省卫健委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逐步实现行政后勤、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绩效、医保、信息“八统一”管理,先后选取44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聚焦急救网络、人员管理、药品管理、管理考核、信息平台五个一体化。

尹军委员认为,县级医共体建设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施过程来看,县级医共体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管理体制制约较多,人事编制、财政保障、医保政策等方面的协同性不强,医保部门打包支付的基金额度有限,牵头医院存在统筹和管理权有限问题,难以真正做到“八统一”;二是牵头医院自身受限,部分县级牵头“不能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利益分配存在难题,县级牵头医院和参与成员单位之间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抱着虹吸基层患者的心态,缺乏对成员单位帮扶的动力,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存在抵触情绪;四是智慧医院建设滞后,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存在困难,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影响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的协同性。

为加快推动县级医共体建设,尹军委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县委、县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主导对医共体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以会议纪要等文件形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建立牵头医院投入医共体建设的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形成政策合力。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打破县级医共体一类事业编、二类事业编的编制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二是切实提升牵头医院能力。加强对牵头医院自身能力建设考核,可充分利用与市级或省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等方式,争取上级医院组团式帮扶,助力推动牵头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一支“会指导、能指导、乐指导”的人才队伍,破解“不能管、不会管、管不好”难题。健全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机制,树立帮扶不是“抢病人”的理念,能在基层解决的问题,不能强行转诊到牵头医院。

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兼顾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利益诉求和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利益分配方案,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促进医共体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县(市)级政府需加大对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专项投入,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推进远程会诊、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实现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等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