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推进矿业固体废物利用和高效处置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王家璐 时间:2025-01-15 23:16:42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农工党湖南省委会提交了关于推进矿业固体废物利用和高效处置的集体提案。
我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历史悠久,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绿色矿业作为我省“4×4”传统支柱产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工党湖南省委会调研发现,由于行业禀赋特征,采、选、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其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一、选矿尾砂和锰渣综合利用不足
我省选矿尾砂资源化利用率低,目前全省共有529座尾矿库,主要以尾矿库贮存的方式进行处理。根据《关于印发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的通知》(应急〔2020〕15号)要求,“自2020年起,在保证紧缺和战略性矿产矿山正常建设开发的前提下,全国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尾矿库新建难度增大造成尾矿库容与区域资源量严重不匹配,未来生产保障存在不确定性,选矿尾砂开路已经成为绿色矿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以湖南省矿产资源集团为例,每年产生选矿尾砂为235万吨,由于填充条件和成本考虑,井下充填利用率不足20%,且充填成本接近90元/吨。在用尾矿库共11座,多数处于运营中后期,因此部分企业计划引入第三方公司对尾砂进行建材化利用,其技术成熟度和未来产品销售渠道开路都需要运行后进行验证,消化利用能力不明确。此外,锰渣资源化利用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目前尚未有成熟运营的锰渣综合利用项目。
二、资源化利用设施运行不畅
部分针对矿业固体废物利用的设施由于市场行情、管理政策和财政补贴等原因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造成固体废物大量贮存,存在环境风险。部分企业自行利用和处置设施由于缺乏填埋场配套,造成整套生产线停运,固体废物必须外委处理,增加了运输风险,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省发改委先后拨付1.5亿元在冷水江建设一条为2万吨/年的砷碱渣利用线专门处理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砷碱渣,但在运行过程中各级财政补贴无法及时足额到位,造成该条生产线无法长期稳定运行,历史遗留砷碱渣环境风险无法消除。
三、有色行业砷产品和副产品开路受限
我省有色金属矿多为高砷伴生矿,造成铅锌冶炼产生的污酸渣、砷锑烟灰,锑冶炼产生的砷碱渣,铜冶炼产生的高砷烟灰等产生量大,综合利用后的砷开路受限。含砷废渣以安全填埋处置的费用一般高达3000元以上,且危险填埋场的容量不足,造成含砷废渣处置难。
为此,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
一、加大推进选矿尾砂和锰渣综合利用力度
一是结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要求,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制定适合我省省情的选矿尾砂综合利用相关技术规范;二是支持选矿尾砂“有价金属提取+建材化利用(隔声屏障、免烧砖等)”、矿山修复回填利用等项目立项及环评审批;三是推动锰渣低成本、高附加值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科技攻关,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开发锰渣胶凝材料制备与大掺比建材化利用技术,加快锰渣无害化资源化试点示范,循序渐进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二、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
一是市县行政主管部门支持采矿废石“有价金属提取+建材化利用”项目,推进采矿废石高值化利用;二是充分考虑矿业企业维持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率的需求,鼓励企业在厂区及周边地区选址新建配套危险废物填埋场用于固化渣的安全填埋;省市区三级财政分担模式,加大对环境风险高的历史遗留废渣(如砷碱渣)处理费用财政投入。
三、针对砷治理探索新的模式
一是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开展高砷危废的深井填埋技术上有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将该项技术和工艺规范和指南作为中远期工作加以推进,填补该领域管理体系的空白,保障项目合规落地;二是开展砷碱渣源头减量技术研究与攻关,将锑冶炼鼓风炉升级为新型炉体,在源头上实现砷、锑分离,从源头上减少含砷固废产生;三是开展砷铁合金、砷铜合金在配种等材料领域的应用,增大砷的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