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 | 童巧珍委员:关于加强湖南省中药材种质源头管理与监督的建议

文章来源:组织处 作者:谢钦薪 时间:2025-01-16 19:52:24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委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食用百合龙山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童巧珍提出了加强湖南省中药材种质源头管理与监督的建议。

童巧珍委员表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需要以中药材为基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事关中药材的稳定供给和质量安全。种子种苗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芯片”,是突出产业发展优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核心所在。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一直被视为现代种业和中药农业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问题。

一、存在问题 

1.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良莠不齐,新品种推广相对滞后

一是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存在流通机制不完善和秩序不稳定的问题;二是中药材种类繁多,部分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等级没有统一标准;三是中药材繁种程序多、成本高,大部分处在自行留种的自然状态,只种植不选择,导致品种退化和混杂问题严重;四是科研力量薄弱,科研与生产之间缺乏有效连接,通过审定的中药材品种极少,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严重不足。

2.中药材种质质量缺乏保障,种子监管和服务手段落后

一是缺乏中药材种质的专门管理部门,多头管理难度会更大;二是缺乏中药材种子专项管理办法,种子经营多依附于中药材经营,或自繁自用,无证经营的市场主体游离于监管体系外;三是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规范缺口较大,对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的研制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可操作性;四是暂未受理中药材新品种登记,中药材新品种认定或登记工作面临巨大困难,导致形成市场准入难;五是能专门开展中药材种子质量检测的检测机构很少,存在质量监管难。

3. 中药材种业研究专业人才匮乏,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科研“正规军”较少,大学生不愿下沉到基地开展中药材选种育种工作;二是中药材种子产业管理力度偏弱、鼓励政策少;三是财政投入不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专项支持资金基本未覆盖到中药材种质资源;四是政策措施偏重支持研发,在繁育基地建设、良种推广、生产经营等产业环节缺少中药材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撑措施;五是中药材种子产业难以升级,中药材种子种苗商品化率不足 10%,中药材新品种研发投入无法获得市场回报。

为此,童巧珍委员建议

1.加强种质创新能力,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

一是鼓励中药材主产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除常规育种外,可选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同时关注已选育品种的纯化与强化,防止发生变异与退化;二是强化新品种示范宣传和推广工作,对已选育的优良品种给予补贴,鼓励推广建设良种生产基地,示范推动新品种应用,提高良种的覆盖率;三是按照道地性原则,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区设立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殖基地,推动道地及优势地产药材向最适生态区集聚。

2.加强政策法规及标准化建设,建立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明确主管部门、机构和责任人及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市场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二是完善省级层面的中药材新品种登记制度,督促开展中药材新品种登记;三是在《可供利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中加入中药材品种,建立一批中药材新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四是完善常用、大宗和濒危种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完善中药材种子良种繁育、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加工等技术规程,完善繁育基地建设标准等。五是加快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从种子的选取、种子种苗的生产技术、种子收获加工包装与贮藏标准等,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督把控标准。

3.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一是针对我省大宗道地药材,进一步完善相关种质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审查标准;二是以重点县、区、乡镇为主,规范市场准入制度,科学布局交易市场,加强中药材市场的监管;三是把中药材种子纳入年度种业监管活动的范围,适时开展中药材种业违法行为打击专项行动;四是建立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承担种子质量监督、仲裁和认证等工作;五是重视种子种苗专业市场建设,建立种子种苗质量“一证一码”(即种子种苗质量合格证、生产主体二维码)追溯制度,积极推进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

4.完善支撑体系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财政部门建立中药材种子新品种发展专项资金,长期支持中药材企业及科研单位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繁育;二是在农技体系中开展中药材种植指导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形成一支中药材种子推广和种植指导队伍;三是加强对种业生产、加工技术团队的支持,聚焦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四是加大新品种的研发审定力度,强化技术交流合作,邀请知名专家为湖南中药材产业问诊把脉;五是强化技术培训,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培养大批适应湖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技术型本土人才,重点培育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