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 | 陈其芳委员: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宣传处 作者:胡鹏 时间:2025-01-16 19:56:26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其芳反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湖南正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迫切需要将产教城融合进一步引向深入。经过近几年努力,我产教融合取得积极进展,校企合作呈现多样化格局,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成熟,但“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等短板仍然存在。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如何实现共生共荣?我们对此进行专题调研,认为关键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城融合,建立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机制,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高效能集聚,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为此,陈其芳委员建议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政策叠加。产教融合既是教育政策,也是产业政策,强化城市和企业在产教融合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城融合推进机制,实现产教城互融互促、共生共荣。有关部门应联合制定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细则,落实落细“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明确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的操作办法,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以差异化的政策保障资源,使产教城融合成为释放人才红利的“催化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其次,优化专业设置,实现精准对接。认真学习贯彻湖南省深改委新出台的《湖南省高等院校布局优化实施方案》《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紧扣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盯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紧缺专业等,发展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专业体系;行业、企业应把自己“搬”进职业院校,参与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创新校企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等方式,在需求前置中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大力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以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反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产业、企业、职业、专业、就业“五业”闭环。同时,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纳入“十五五”规划编制当中,推进企业员工与教师双岗互聘,以人才培养反哺城市发展,让城市成为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的主场。

第三,打造融合平台,实现互动互补。加强统筹规划,健全投入保障,聚焦打造“产业、职教、科创”集聚区,支持龙头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集团化办学平台、创新研发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着力培育一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实现服务产业链、支撑创新链、反哺教育链、培育人才链“四链”融合目标学习借鉴外地新做法新经验,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城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激活职教的“一池春水”。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期待政行企校携手走深走实产教城融合之路,培育更多新时代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产教城融合成为职教的特色,成为城市的当下和未来,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