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周云玲委员:关于争当牵头省份、建立跨省联合机制申报中国古代摩崖石刻文化景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唐雯静 时间:2025-01-17 20:06:05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永州市政府副市长、农工党永州市委会主委周云玲提交“争当牵头省份、建立跨省联合机制申报中国古代摩崖石刻文化景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
我国现有世界遗产59处,其中文化遗产40处、自然遗产15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主要包括古城、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古园林,还有大足石刻、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此三处石刻(窟)主体是石质雕像而非书法碑刻。
永州市现存摩崖石刻2100余方,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湖南57方,永州占36方,其中7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还有5处省保、17处市保单位。自2024年开始,永州市启动了摩崖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摩崖石刻名义和主体进行申报系全国首例,现已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国家文物局建议,以“中国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之名开展跨省系列联合申报,一旦成功,是填补全国此类空白的创举。
周云玲委员介绍,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永州市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立法,编制规划。《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已颁布实施,是湖南省首部石刻类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编制了国保单位石刻利用保护规划,对市保以上的石刻建立了“四有”档案。二是加大收藏,举办展览。成立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等机构,国有文博单位收藏拓片833件,民间收藏约3000件。在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三是注重研究,促推转化。召开“摩崖石刻中的历史与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先后出版《湖南两宋摩崖石刻考释》等15部著作,开展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建成了占地面积2665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的全球首个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
永州摩崖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申遗工作“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指示:一是永州摩崖石刻自开辟后与东方文学、书法、金石的发展同步,在形式、技术上不断成熟,各时代各具特点,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二是永州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有利于展现以文人群体为代表,以儒家修齐治平,经世致用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三是永州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从时空上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中原文人群体留下的集诗文、书法、山水审美、金石于一体的摩崖石刻及其对边远山区产生的教化之功,使南岭文化在明清时期融入中原文化圈,实证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南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有14处摩崖石刻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1处、江西3处、湖北1处、重庆1处、云南1处、广东3处、广西3处、郴州1处)。以“中国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之名开展跨省系列联合申报,对遗产的价值主题、构成研究和协调管理的要求更高,但获得国家正式推荐申报的可行性也更高。
作为本次预备名单成功申报的唯一发起者,周云玲委员建议我省将“中国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重大文化事项,尽快筹备推动建立跨省联合申遗机制,争取担任牵头省份,在跨省协调、资源遴选中争取主动权、主导权,并在申报路径、申报策略、申报经费等工作中予以大力支持,以期2025年有序推动“中国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申遗实质性启动。
为有效推进申遗工作,周云玲委员建议:一是请省里相关部门成立中国摩崖石刻群文化景观申遗机构,统筹协调申遗工作的开展,建立联合申报机制,以便吸纳各方专家,汇聚相关部门合力,以确保申遗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请省里相关部门加大摩崖石刻保护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摩崖石刻遗产区的保护利用,并加强与联合申遗省份的交流协作,建立起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摩崖石刻申遗。三是请省里相关部门将摩崖石刻纳入全省研学路线,打造摩崖石刻专题展示体系,促进石刻文化传承弘扬。组织摩崖石刻海外展览,传播研究成果,提高摩崖石刻申遗的国际支持度,让摩崖石刻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