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郭细军委员:加快打造我省银发经济新“蓝海” 并布局国家级中心产业园区的建议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杨文蒿 时间:2025-01-17 21:39:40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娄底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娄底市委会主委郭细军建议:加快打造我省银发经济新“蓝海”并布局国家级中心产业园区。
郭细军委员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银发经济正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人口老龄化为银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根据《湖南省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南60岁及以上人口占22.23%,65岁及以上占16.46%。全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呈逐年加剧状态,加之人们养老开始追求独立生活、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趋势,银发经济发展的健康休闲市场空间巨大。二是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导向十分明确。自2000 年开始,我国发展老龄事业,继而形成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发展并重的格局;2024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总共26项举措力促银发经济发展。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银发财经专家周超在《下一个风口:中国银发经济黄金三十年》中,测算湖南60+人口对应银发经济市场容量3881亿元,失能老人市场规模115亿元,长护险市场规模测算约为40.3亿元。三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区位条件优越。湖南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交通网络发达,经济辐射能力强,矿产、水力、农业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张家界、岳麓书院、凤凰古城、富厚堂等著名景点和红色旅游如韶山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提升了湖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拥有南湘雅医疗系龙头,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四是娄底已规划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娄底市位于我省几何中心,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44张,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成全省首家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商城,正大力推动娄底康养谷项目落地。已将万宝新区范围3300余亩土地规划建立中部地区银发经济产业园,其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为支点,规划打造高层次的医疗康养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现代化康养产业高地和高标准的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建设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康养新城。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和困难:“未富先老”抑制银发经济发展,银发供给与老人需求错位失衡,社会资本缺乏持续进入的动力,“买不到、买不好、买不安心”等现象较为突出;银发产业链不全不强不优,相关政策内容还不完善;银发经济各方主体协调不畅,参与主体“条块割裂”的分工格局致使积极性受阻且服务连续性较差。
因此,郭细军委员建议:
一是洞察趋势,推进高站位顶层设计。做好规划设计。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湖南“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银发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设立银发经济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发展银发经济相关事宜。加大政策扶持。尽快研究出台《湖南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二是科学规划,构建特色化发展布局。搭建平台规划产业园区。加快布局娄底中部地区银发经济产业园并纳入“十五五”规划省级项目,同时积极争取该园区纳入国家10个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范围。筑巢引凤带动示范引领。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创建,支持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发挥“鲶鱼效应”,激活市场,示范引领带动我省养老产业的“蝶变”。链接资源培育医养品牌。积极引进国内领先的“医养康相结合”企业,围绕老年人康养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化日用辅助产业链、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业链、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产业链。
三是整合资源,赋能多元化服务体系。推动多业融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与餐饮、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物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多元融合服务。推动集中养老服务模式向小型化、连锁化、社区嵌入式转型,向社区居家养老“靠拢”。开发集产品研发、营销、交互和评估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智慧体系,打造多元融合的服务模式。推行多点融合一体。建设“养老+健康养生”、“养老+旅居”、“养老+文化休闲”等基地,鼓励各市州依托区域生态、医疗、文化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医养融合型、康养旅游型、多业融合型的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候鸟式旅居养老模式,打造集文化体验、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
四是统筹协调,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相关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相关岗位的待遇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银发经济”,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