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履职建言>建言献策

聚焦两会 |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加强重要水体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

文章来源:参政议政处 作者:王家璐 时间:2025-01-18 23:16:33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农工党湖南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重要水体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的集体提案。

我省湖泊、水库、池塘星罗棋布,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历史悠久。但农工党湖南省委会调研发现,随着水产养殖不断发展,尾水排放对重要水体的影响日益凸显。以东洞庭湖为例,该湖泊总磷平均浓度由于养殖尾水污染影响较大,至今仍未降至0.05mg/L,在2024年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再次被反馈“养殖污染问题突出,洞庭湖区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压力大”。养殖尾水污染已成为我省渔业发展产业之困、环境之觞,进行污染防治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为此,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建议:

一、严把准入关,遏制高污染养殖项目发展

一是科学划定水产养殖“三区”。按照不同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水体功能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定水产养殖区、布局限养区、明确禁养区。合理确定水产养殖业发展规模、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限养区养殖规模,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严控重要水体岸线不合理的水产养殖项目和规模总量。二是严控水产养殖高污染项目。严格环评审批,严控网箱、围网投饵养殖项目建设,严控环境敏感区渔业养殖项目建设,严控牛蛙、乌鳢、大口鲶养殖场(户)等高污染项目建设。三是对已建成污染项目实行退养。对已建成的养殖场开展全面排查,针对高污染养殖品种实行应退尽退、应治就治,对环保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的非法水产养殖项目,以及无尾水治理设施和不能保证尾水达标排放的项目,经查处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全面实施退养。

二、勇克技术关,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

一是推进生态设施渔业试点。投入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央资金,加快培育优质设施渔业项目,探索开展水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陆基园池循环水养殖、室内鱼菜共生及陆基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等水产养殖项目试点,大力发展水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通过转型升级推进水产养殖减排。二是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持续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和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全力创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合力打造一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三是深入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蔬菜种植生态共生综合种养等健康养殖模式,积极推广标准化用药减量技术、优良苗种繁育养殖等健康养殖技术。引进全自动高效净水装置等先进尾水处理设施,建立水产养殖清洁生产制度,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

三、强攻治理关,提升尾水治理项目效能

一是实行尾水治理工程项目化。积极建设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将其纳入渔业高质量发展补助项目和渔业循环发展项目。二是督促规模养殖场开展自治。对规模水产养殖场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督促其认真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尾水处理设施,以及尾水检测不达标的养殖场,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其按照环评要求,参照指导标准开展规范化整治。三是开展养殖连片集中治理。以《池塘尾水治理设施化工程建设参考指南》为指导,在重点养殖区域持续推进集中连片池塘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和池塘生态化改造。因地制宜采用工程尾水治理、种养结合、老旧池塘清淤改造、生物净化以及人工湿地尾水处理等模式,全面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程。

四、精控排放关,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一是加强水产养殖场环保执法监管。推进养殖场尾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规范尾水排污口设置,加强采样检测,依法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执法检查力度。在池塘集中清塘、排水或换水期加大抽查检测频次,确保尾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建立天然养殖水域常态监管机制。压紧压实责任,采用“组巡查、村为主、乡负责、县市区监管、省市督查”的监管模式,加强对禁、限养区水库等天然水域投肥投饵、网箱网围、矮围、珍珠养殖等违法养殖行为的监管。三是开展涉水产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做到精准防污控污,及时有效掌握重要水体渔业水生态环境状况,对渔业水环境污染实施靶向治理,有效防范化解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风险。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