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李振龙委员:关于“三不管”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工作的建议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杨文蒿 时间:2025-01-18 23:33:56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常德市委会副主委、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院长李振龙反映:
近年来,医疗机构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过程中,积极救治“三不管”困难人群。所谓“三不管”困难人群通常指的是那些处于法律、道德或社会监管空白地带,导致无人监管决策、无人照料、无人承担费用的人群,主要包含意外事故类(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意外情况受伤被送至医院,无法确认身份且现场没有责任人)、突发疾病类(突然发病被路人拨打120送医,意识不清或无法准确提供个人信息)、老年孤寡类(年老体弱且无子女或亲属照顾,患病后无人负责)、被恶意遗弃类(被家属或相关责任人恶意遗弃在医院,逃避承担医疗费用和照顾责任)、跨区域流动类(来自外地,在本地患病但无法联系到其原籍地的亲属或责任方)五大类。
“三不管”困难人群的救治工作是医疗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但是救治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不仅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其他患者的服务质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制度支持与责任界定
在救治“三不管”困难人群时,无法联系到患者家属或相关责任人,医疗机构的权利和责任界限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指导,在处理一些复杂情况时,面临决策的两难境地,治疗方案和后续安排无法及时沟通和协商,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意外情况时,责任归属难以明确,医疗机构面临潜在的法律风险。
二、医疗费用负担沉重
此类人群通常无人承担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在救治过程中不得不先行垫付。随着救治人数的增加,累计垫付的费用数额巨大,给医疗机构的财务运营带来了沉重压力。以常德市为例,市卫健委应急办的应急救助基金每年约200万,但全市各医疗机构为此类人群实际支出的费用约500万元以上。
三、消耗紧张的医疗资源
“三不管”困难人群消耗了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包括病床、医护人力、药品和物资。一是此类人群长时间占用病床,一般最少住院时间3至6个月,最长可达数年,导致病床周转率降低;二是医护人员不仅要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还需要承担更多生活照料等非医疗职责;三是医疗物资和药品消耗较大,无法得到及时补偿,增加了医院的物资供应压力。
四、后续安置的难题
大部分困难人群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安置机制,无法得到妥善安置,长期滞留在医院,进一步加重了医院的负担。后续安置是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困难人群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二、明确责任主体
建议民政部门牵头落实“三不管”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工作,重点负责认定救助对象、分类制定救助措施、落实资金保障和实施后续安置等;并统筹协调医保、卫健、公安、信访、社区、村委会等部门,细化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待遇落实、群众得实惠。
三、实施分类救助
针对无人监管决策、无人照料、无人承担费用(包括有家属但恶意欠费)这几类情况,市民政部门牵头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建议由市卫健委负责医疗决策,协调“三不管”困难人群按分级诊疗原则住入或转入社区服务中心;建议公安部门对有家属、有经济能力的人群,强制缴纳医疗费,必要时提起公诉,强制履行赡养或抚养义务。
四、推进综合保障
建立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相互衔接机制,将慈善资源作为医疗救助的重要补充,推进实施综合保障。对经过应急救助后病情稳定的困难群众,由民政部门衔接安排到养老院或慈善机构,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