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湖南省委员会>自身建设>农工文艺

血泪入墨,筋骨为魂——赏《祭侄文稿》有感

文章来源:郴州市委会 作者:李云云 时间:2025-07-22 11:19:47

无意中刷到喜欢的《祭侄文稿》的视频,在这之前我仅限于知道它。细细品味,已被它凌乱的涂改、枯涩的飞白所震撼——这不是一幅工整的“艺术品”,而是一封未及修饰的泣血家书。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痛失兄长颜杲卿与侄儿颜季明,叛军屠戮亲族、曝尸荒野的惨状,让他提笔时早已肝肠寸断。墨迹的浓淡变化里藏着情绪的奔涌:起笔尚能克制,写到“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笔锋陡然凌厉如刀,枯笔如骨节暴突;至“呜呼哀哉”处,墨色漫氤成团,仿佛泪水砸破纸面。

这份“不完美”,恰是书法最动人的力量——它让后人看见,一个铁骨铮铮的将军如何在国仇家恨面前撕开铠甲,露出血肉模糊的真心。

过去我只知颜真卿是书法家,却不知他更是大唐危局中的擎天之柱。安禄山叛乱时,他以文臣之身独守平原郡,率先竖起讨逆大旗;其兄颜杲卿死守常山,城破后被钩舌碎骨,仍骂贼不止;侄儿颜季明头颅高悬城门,忠烈殉国。很多年后,年近80的颜真卿被奸臣陷害,落入叛军之手被劝降时,他风骨不变,宁死不屈,最终也被绞杀。《祭侄文稿》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颜家满门忠烈的碑文。

宣纸上的笔痕,何尝不是战场上的剑痕?楷书的方正庄严,是他治国安邦的章法;行草的狂放悲怆,是他马革裹尸的决绝。中国文人从不是软弱的书斋墨客——笔可写千秋,亦可作投枪墨能润山河,亦能凝碧血。

《祭侄文稿》最震撼之处,在于它撕开了“艺术美”的表象,暴露出文明传承最本质的筋骨。颜真卿在书写时,或许根本无意创造传世名作,他只是在用笔墨缝合破碎的山河、祭奠陨落的星辰。但正是这种“无意”,让中国人的精神基因在字里行间喷薄而出:是忠孝之魂,对家国的担当超越生死,家族血脉与民族大义浑然一体;是悲怆之气,苦难不折心志,反铸就更坚硬的骨骼;是坦荡之风,不掩饰痛苦、不粉饰伤痕,以真性情照见天地人心。

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凝视这些斑驳的墨迹时,依然能触摸到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生命力——它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而在每代人以不同方式书写的“祭侄文稿”中:或许是戍边将士的家书,或许是抗疫医生的日记,又或许是普通人面对困境时,那份“提笔如提刀”“孤身走暗巷”的孤勇。

视频即将结束时,我的视线定格在携尔首榇,及兹同还的泣血之句。突然明白,为何这卷涂改二十三处的草稿能成为天下第二行书。它用最真实的创伤打破了艺术的完美性,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那个血色黎明里,一个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颜真卿的字,早已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一道刻进民族血脉的碑文——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风骨,从不在太平盛世的花团锦簇里,而在山河破碎时的血泪交融中。

精彩专题
  • 农工党湘潭市一医院支部组织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观影活动

  • 农工党郴州市桂阳活动组赴邓华故居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 最新推荐
    热点排行

    版权所有: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邮编:410007 联系电话:0731—88880686
    湘ICP备05019475号